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碎片化时间利用之我见——用思想针线编织光阴的故事
时间 :   2025-02-28 12: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晓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现代的生活模式和节奏,提高了我们做事的效率,也割碎了我们的宝贵时光,如何把一片片零落的时光捡拾起来,用个人的智慧编织成美丽的图案,成了很多现代人面临的问题。关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浅谈个人的几点见解。


多做储备,做成一个个随身锦囊。季羡林在《牛棚杂忆》中回忆了自己那段艰苦的牛棚岁月,提到了他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如何做到继续思考、继续创作最终完成《罗摩衍那》译稿的。答案也许不止一点,但我们普通人可以参考的最重要一个,就在国学大师随身携带的问题清单里,这种在破碎时光中坚持思考的做法,恰如当代人在高速运转的都市生活中,用思想针线将零散时间缝缀成华章的生存艺术。现代的社会,随着网络的兴起,AI的发展,信息获取已经变得越来越便利,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从这些信息里面甄别和选取,其实,我们可以在平时将问题储备在脑海里,或者记录到手机上,等到碎片化时间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查找、迅速筛选,直到问题的解决。因此,多储备问题,用碎片化的时间把他们编织成属于个人的智慧锦囊是个不错的选择。


善于总结,将一段段时光分类存放。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每天的行程是有迹可循的,用多长时间通勤、选择什么样的通勤工具,工作间隙、休息之外,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思考,工作量与加班之间的关系,下班的时间等等。在对这些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后,我们会发现散落在我们紧张生活里熠熠发光的时光碎片,针对这些碎片时光的时长、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去点缀它们。比如,工作之余的阅读,从习惯阅读纸质书到习惯阅读电子书,我用了一个月的过度和适应,适应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年来,我用“微信读书”APP已经读完了50多本书,做了3000多个笔记,收获了来自不同书友的3000多个赞。时间就是时间,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你怎么去看待,怎么去认知,思路打开之后,收获的往往是更加广阔的天地。


多些微改变,用习惯培育生活美景。培养碎片化学习习惯如同培育盆景,不能一蹴而就,不会一天便看到结果,需要深耕细作,需要坚持微改变的韧性。在深圳科技园,有连续872天利用电梯时间背单词的程序员,他的手机锁屏是待背词库;在成都茶馆,有在等朋友的时间研究茶道的退休教师,她的锦囊里总装着茶经节选。这些持之以恒的习惯,来自每一天的“微改变”,恰似水滴石穿,终将凿穿认知的岩层。去年,当我发现我总是容易遗忘,总是容易对孩子的问题焦虑,于是我开始养成用“文件传输助手”记录点滴生活的习惯,开始培养焦虑前思考一下“为什么”的习惯,一年来,记录的文字超过了二十万,孩子们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变成了“妈妈,你现在都不发脾气了,我们喜欢这样”。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到用细微的改变、持久的坚守,酿成习惯的美酒,烹出鲜美的生活。


站在数字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既是时间的乞丐,也是光阴的炼金术士。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天空的幕布,有的人已经开始奔跑;当早上的第一辆公交驶出车站,有的人已经开始阅读;当夜晚降临周围开始变得安静,有的人已经在盘点自己的一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时光的主人,不管它是什么形态,对我们而言都是独一无二、一去不返的,拥抱它、解读它、定义它,用思想的针线编织属于我们的似水年华。(山东省桓台县委办公室: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