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笃行自我革命 破除“心中之贼”
时间 :   2025-02-28 12:3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俊宏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五百年前,王阳明率军大破南赣匪患,凯旋之际却留下此语。五百年后的新时代,刀光剑影的剿匪战场已一去不返,但小绩即满的短视症、明哲保身的庸碌病、坐井观天的自闭症却逐渐成为我们广大年轻干部的“心中之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刀刃向内,坚持自我革命,才是破除“心中之贼”的“最优解”。


一、动态设立目标,突破自我设限的“认知茧房”,破除“短视”迷雾。有些年轻干部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守住基本阵地,习惯于“差不多”“过得去”的工作标准,这种“小绩即满”的心态严重制约了我们工作质效的提升。当华为将“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10%”写入企业基本法时,掷地有声说:“我们要永远处于追赶状态。”这种永不自满的清醒,让华为从深圳小厂成长为全球通信巨头。历史与实践表明,动态设立目标是突破自我设限的“认知茧房”的核心路径,是破除短视思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密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没有哪一种成长是靠墨守成规、畏葸不前就能自然抵达的,我们年轻干部,既要仰望星空锚定方向,更要脚踏实地校准路径。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过得硬”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在日常工作中,既要看数量更要比质量,既要看过程更要比结果。要始终保持“坐不住”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


二、转化守成思维,超越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消解“庸碌”积弊。有些年轻干部存在着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现象,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与新时代中担当作为的要求格格不入。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改革,直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敢以制度创新重塑国家竞争力,而当下流行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态,恰与这种改革精神想悖。某省级开发区就曾因奉行“不出错哲学”,错失产业升级机遇,最终沦为“政策洼地”。这种保守主义看似规避风险,实则制造更大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年轻干部更需破除“守成思维”的路径依赖,摒除“求稳怕错”的观望心态,抛弃“少做少错”的消极逻辑。要始终坚持强化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融入发展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主动投身基层实践,在一线工作中锤炼破题能力。要坚持运用创新思维重构工作方法,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实施“有解思维”攻坚,将“守”的被动转化为“创”的主动。


三、扎根一线学习,打破坐井观天的“思想壁垒”,走出“自闭”困局。有些年轻干部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业务轻全局”的倾向,长期囿于办公室的“文山会海”和部门业务的“材料报表”,逐渐陷入“闭门造车”的工作惯性和“坐井观天”的思维定式。大航海时代的威尼斯商人,因固守地中海贸易路线而衰落,而葡萄牙人通过开辟新航路建立起全球贸易网络。“夜郎自大”的案例更是有了无数次的历史实践,认知上的局限,往往成为阻碍发展的关键。这种“自闭”状态不仅制约个人成长,更影响政策落实的实效性。实践证明,我们年轻干部更要破除“自闭式”工作惯性,锻造出“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庖丁解牛”的破题力。要始终坚持“工位”向“岗位”下沉,主动参与基层治理、项目推进等具体实践,不断校准认知偏差。要持续强化问题导向思维,带着政策落实的“堵点”和群众关切的“痛点”开展蹲点调研,实现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的转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破除“心中之贼”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更需要我们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在风险面前勇于担当,在认知层面永续更新,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方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生命力,成长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新时代复合型干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李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