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基层治理中的顽疾,不仅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更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破除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已成为当务之急。这项工作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以党建引领重塑治理体系,破除"文山会海"之困。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中主要表现为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消耗了基层干部80%以上的工作时间,更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每周要各部门、各条线安排的多个会议,填写十余份报表,真正用于服务群众的时间不足20%。这种状况严重背离了基层治理的初衷,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无法集中精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必须通过党建引领,重塑治理体系,精简会议文件,优化工作流程,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以数字赋能重构工作流程,破解"过度留痕"之难。上海市推行"一网统管"改革,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责集中到一个平台,减少了重复工作和无效劳动。北京市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赋予基层更多协调权,有效解决了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难题。这些创新实践表明,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完全可以实现基层治理的提质增效。要大力推进数字赋能,推广智能化办公系统,减少重复性工作,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
以机制创新重树考核导向,解除"层层加码"之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破除形式主义的关键。要改变过度依赖台账、报表的考核方式,更多关注实际工作成效。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创新,为担当者担当。强化数字赋能,推广智能化办公系统,减少重复性工作。要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让基层干部从应付考核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破除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党建引领、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构建起高效、务实、为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这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解放,更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的回应。让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这项工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委组织部: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