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莫让“唯帽论”寒了“人才心”
时间 :   2025-03-13 15: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叶峻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关系着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大计。然而,人才招引中“唯帽论”的倾向在如今社会愈发显现。所谓“唯帽论”,就是把人才标签化、头衔化,招引人才、选拔人才不看能力,只看“帽子”。事实上,人才招引应以需求为导向,全方位考量人才,不应只是“以帽取人”。


近年来,诸多地方都在以“求贤若渴”的姿态积极招才引智,一些单位在招聘新人员时难免有些“以帽取人”,看简历只关注应聘者毕业学校是否名牌,学历是否达标,所获荣誉是否高级等一系列“亮眼标签”,而忽视了对应聘者综合能力及优势专长的考察,搞条件“一刀切”,盲目地认为满足这些条件的就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导致一部分真正有能力、有想法、能干事的人才被拒之门外。不可否认,一些人才“帽子”的获得也并非容易,需具备一定的能力,但这只能说明其在某一领域的突出,而不能体现其综合素养。这种做法一味地追求“帽子人才”,即使引来了“英雄”,也会遭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人才招引应建立科学合理、完善健全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单位、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评价标准,以需求为导向,透过“帽子”看“里子”,多把“尺子”精准量才,不拘一格引进创新能力强、创新潜力大、精准匹配需求的人才,才能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用人单位要持续开展“唯帽论”问题整治,让“以帽取人”回归到“以才取人”“以需用人”的正确轨道上来,敢于冲破藩篱、转变观念,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门路“引”才,不拘一格“育”才,多措并举“留”才,充分营造唯才是举、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让各类人才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度”,让更多的“千里马”都能遇到“伯乐”尽情驰骋。(山东省昌邑市委组织部:叶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