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大同商户因未在春节彻夜开灯而被撬锁进店。这场看似荒唐的闹剧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深刻反思。
要求商铺彻夜开灯营造节日氛围,本无可厚非,但将“建议”异化为“命令”,将“自愿”扭曲为“强制”,已然背离了政策初衷。这种“一刀切”的决策逻辑,暴露的是某些官员对政绩的畸形追求——他们眼中只见流光溢彩的“城市橱窗”,却对商户电费负担、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心中只盘算着“节日亮化率”的考核指标,却将群众实际需求抛诸脑后。当决策者沉迷于打造光鲜亮丽的“面子工程”,民生福祉就难免沦为装点门面的“背景板”。这种扭曲的政绩观,本质上是对“执政为民”初心的背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权力任性的背后,潜藏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深层病灶。某些干部把“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表演”,将“落实责任”扭曲为“应付检查”,在“层层加码”的传导中,政策逐渐偏离实际、背离民心。同时,基层工作者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手持撬棍强制执行撬动的不仅是商铺的门锁,更是民心的根基。这种作风损害的不仅是政府公信力,更会形成“塔西佗陷阱”,让善政良策在落实中变味走样。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基层干部深刻领悟中央整治形式主义的决心和意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塑“权力为谁所用”的价值坐标,明白真正的政绩是为人民谋福祉,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让干部的考核不再只看表面数据和指标,而是更加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最后,要强化监督问责,对于类似“破门亮灯”这样的形式主义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安丘市委组织部: 杨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