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激活“想为能为敢为”引擎,让干部动力满格
时间 :   2025-03-26 18: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思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干部队伍的精神风貌与能力担当,是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激发干部“想为”的内生动力、提升“能为”的过硬本领、营造“敢为”的良好氛围,已然成为当前亟待聚焦的重要课题。


“想为”是一种态度,是干部积极履职的思想根基。心有所向,行有所往。当干部从内心深处树立起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便能主动摒弃“躺平”心态,告别“佛系”作风。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在兰考县任职时,不顾肝病折磨,带领群众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为百姓谋福祉上。正是这份“想为”的热忱,支撑他在艰苦环境中不懈奋斗。然而,现实中部分干部却存在思想懈怠,对工作敷衍塞责,根源就在于缺乏“想为”的意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强化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干部深刻领悟初心使命,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党和人民事业紧密相连,唤醒干部内心干事创业的激情,让“想为”成为干部的思想自觉。


“能为”是一种能力,是干部履职尽责的必要条件。新时代面临诸多新挑战、新任务,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到科技创新的攻坚突破,从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优化,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深化,都需要干部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素质。黄文秀在扶贫工作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深入群众调研,引进适合当地的产业项目,带领百坭村脱贫致富。反观一些干部在工作中畏首畏尾、无从下手,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时束手无策,归根结底是能力不足。这就要求加强干部培训,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开展精准化、差异化培训,帮助干部补齐知识短板、提升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真正练就“能为”的硬功夫。


“敢为”是一种担当,是干部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和利益藩篱。深圳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诸多未知和压力,当地干部大胆探索、勇于突破,敢为人先推行一系列创新举措,才有了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但当下,部分干部怕犯错、怕担责,遇事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违纪违法、探索实践与有规不依,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同时,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对那些敢闯敢试、勇于担当的干部给予表彰和重用,营造“敢为”的浓厚氛围。(计划乡人民政府: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