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激发无职党员活力 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时间 :   2025-03-26 17:5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勇涛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要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当前,全国9600多万党员中无职党员占绝大多数,他们是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元”。然而部分无职党员存在“身份休眠”“作用隐形”等现象,亟待通过机制创新激活干事动能,让“无职”变“有为”,使“个体星火”聚成“治理燎原”。


搭建干事平台,破除“有劲无处使”困境。无职党员活力不足,往往源于角色定位模糊与作用发挥路径缺失。一些地方将无职党员简单归类为“普通群众”,既未建立常态化参与机制,也缺乏精准化赋能手段,导致基层治理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党员站在田坎上”的怪象。要构建“三定”机制破解困局:定岗——根据党员特长设立政策宣讲岗、矛盾调解岗等八大类“微岗位”,形成“组织设岗+党员认领+群众监督”闭环;定责——制定个性化履职清单,如农技能手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家庭,老党员每月开展1次红色故事宣讲;定效——建立“积分超市”量化考评体系,将参与村务议事、志愿服务等换算成可兑换生活用品的“先锋积分”,通过“月晒分、季公示、年评优”激发持续动能。


创新激励机制,破解“干多干少一个样”难题。激发无职党员活力需构建物质精神双驱动模型。在精神激励维度,实施“政治生日五个一”工程(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赠送一张纪念卡、开展一次谈心谈话、领办一件实事、接受一次党性教育),唤醒党员意识;开设“党员家庭户”挂牌亮身份,将服务成效转化为“星级评定”,让荣誉看得见摸得着。物质激励方面,探索建立“党员创业扶持基金”,对领办合作社、带动就业成效显著的无职党员给予奖励;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中设置“党员贡献奖”,对在土地流转、项目引进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给予特别奖励。


构建监督体系,防范“干事不干净”风险。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同样需要纪律护航。建立“三线”防控机制:划出“教育警戒线”——每月开展“田间党课”,用方言土话解读《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设置“行为红线”——制定无职党员履职负面清单,明确不得在调解纠纷时收受土特产、不得在代办事宜中索要好处费等;筑牢“监督防线”——组建由村民代表、寨老等组成的“党员观察团”,通过“履职纪实手册”全程留痕。


从“隐身人”到“排头兵”,从“被动等”到“主动干”,新时代无职党员队伍建设正迎来破局契机。唯有构建精准化赋能体系、科学化激励机制、立体化监督网络,才能让每名党员都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因子,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贵州省从江县庆云镇人民政府:杨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