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柄东指,天下皆春”,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一句俗语开启了新的四季篇章,也开启了流动党员再次奔赴五湖四海的新征程。千里思维一课牵,此时更要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焦流动党员“弱点”“盲点”,打造“信念、理念、行动”连丝成网的三位一体课堂,向教育精准发力,促进广大流动党员固本提质,真正做到“联建共赢”。
信念“不断线”,引导“汲养”式求知课,以知识甘霖“精准滴灌”,变被动为主动。流动党员常年在外,有些甚至忙于奔波无固定场所,如何激发流动党员主动学、热心学是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发挥“党组织”中心辐射“满天星”脉络作用,通过APP实时推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政策要闻,返乡义诊等党建活动资讯,各地就业帮扶文件等,并实时调整推送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知识力量,激发流动党员想留之念。要着力推广“一对一”帮扶模式,由流动党员所在村和社区两委成员带头认领结对对象,采取“入户送政策”“线上传乡音”等方式让在外流动党员“不回家便知全村事”“不费时便知新政策”,引导流动党员在不断感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和组织关怀中主动求知,在不断汲取党员信念中主动求学。
理念“不断学”,打造“锦簇”式多样课,以沉浸体验“入脑入心”,变文字为感知。针对流动党员分散性广、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创新课堂丰富性,把“远在天边”变为“近在眼前”成为破题关键。依托云平台,推出“同一堂课”“你问我来答”“你讲我来听”等线上共学云课堂,通过“现场授课+直播+互动”模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让流动党员感受“家乡话课堂”。坚持需求导向,设置流动党员专题课,邀请各地流动党员代表云上“讲政策、讲经验、讲规划”,同时引入AI机制,学中亲历“红色基地”“廉洁学廊”等党性教育场景,打造沉浸式学堂。强化“跟踪培养”机制,将“随身课堂”“口袋课堂”送到流动党员手中,组织“谈心谈话”课,由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定时与流动党员群体开展“知心话”交流研讨,拉近距离,织密教育网。锚定教育多点开花的目的,助力流动党员学中有选、学中有益。
行动“不断联”,开放“问效”式发挥课,以广阔平台“激励担当”,变理论为实践。流动党员是党组织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是干事担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用行动向教育问效。畅通“一家亲”公众号、“咱们家”微信群等渠道,为流动党员提供“为家乡献言献策”的渠道,本着“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的态度,汇集八方建议,在取长补短中获取适合家乡的最优解。搭建“家乡行”互联平台,形成常态化活动共建、政策共享,流动党员通过向家乡输送资金、技术,营造人才回归、企业回迁的浓厚氛围,在积极为两地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助力家乡发展中,实现“心连心”。常态化组织“流动宣传行”活动,给予流动党员充分自由空间,进广场、进商场、进社区,用心用情宣传家乡产业、文化,让流动党员成为“家乡大使”,激励党员发挥作用,凸显教育正向闭环。(莒县县委组织部:刘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