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5—2028年)》,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广大基层干部当以“同心、同力、同频”的治理智慧,用心用情织密基层治理网络,让治理效能转化为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夯实为民服务根基。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要建立常态化民情收集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数字化平台、流动服务站等渠道,构建覆盖全域的民意感知网络。重点完善特殊群体关怀体系,针对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建立动态帮扶台账,将社会保障政策的“温度”转化为困难群众可感知的“暖度”。更需注重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让优质资源突破城乡壁垒,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力同行”,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破解治理难点堵点。面对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纠纷调解、公共空间优化等治理难题,要创新“多元共治”模式,搭建居民议事会、社区协商会等民主协商平台,形成“大事共议、急事共商、难事共解”的治理格局。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治理中枢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风险、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物联网实时监测等手段,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更要注重培育社区内生动力,挖掘能人乡贤、专业人才等治理资源,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治理合力。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向同频”,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构建共建共享生态。完善“五社联动”机制,统筹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治理共同体。深化“民生微实事”改革,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社会评单”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将治理成效的评判权交还群众。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民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精准服务中提升治理效能,真正实现治理成果全民共享。(济宁市兖州区委组织部: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