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广袤乡村大地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承载着推动乡村经济腾飞、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人才支撑、组织保障和资源整合几部分。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小产业”撬动“大振兴”的发展思维,努力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坚持“小产业”融入“大格局”的战略导向,以“党建引领”书写“产业兴旺”的发展大文章。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产业发展,党建是引领。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必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始终坚持“小产业”融入“大格局”的战略导向,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乡村产业与区域经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忠诚担当,深入乡村一线,摸清产业底数,找准发展路径,切实把党的政策方针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要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让乡村产业在党的旗帜下蓬勃发展。
怀揣“小平台”承载“大梦想”的远大格局,以“人才支撑”书写“创新驱动”的奋斗大文章。“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始终把人才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以“小平台”承载“大梦想”的远大格局,推动人才向乡村集聚、向产业倾斜。要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吸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扎根乡村,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担当,主动扛起乡村产业振兴的责任重担,不断铆足“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在乡村产业发展的火热实践中练就一身“硬本领”。要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一批乡村产业带头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树立“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的创新思维,以“组织保障”书写“融合发展”的为民大文章。乡村产业振兴,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要牢固树立“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的创新思维,以组织保障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推动乡村产业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乡村产业综合体。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担当,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切实把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组织引领,推动乡村产业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展”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升级,让乡村产业成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坚持“小投入”实现“大效益”的务实理念,以“资源整合”书写“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文章。乡村产业振兴,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资源整合。要始终坚持“小投入”实现“大效益”的务实理念,以资源整合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可要通过打造产业联合体的模式,推动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乡村产业集聚,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一线,努力在资源整合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要通过资源整合,推动乡村产业从“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发展转变,让乡村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焕发勃勃生机。(中共平原县委组织部: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