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苏州在全市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党员干部换下正装穿上工服,到网约车、快递配送、外卖骑手岗位沉浸式体验新就业群体生存状况 。这不仅是角色转换,更彰显深刻治理智慧。但“换位”之后,能否真正“换心”,是检验行动成效的关键,也是党员干部与群众心灵交融的试金石。
2024年以来,类似 “换位体验” 在多地上演并收获显著成效。权威数据显示,某省通过此类行动收集群众问题2万余条,解决率达90%以上。“换位跑一次”行动本是创新之举,党员干部借此能深切体会新就业群体艰辛。然而,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 “换位” 却流于形式,走马观花,难以走进群众生活、“换心”交心,这种 “换位不换心” 的情况,易引发群众疏离,损害干群关系。
“换位不换心” 的根源在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积弊。部分党员干部 “官本位” 思想作祟,高高在上 ,缺乏与群众平等对话的意识与能力。虽行动上 “换位”,思想上仍停留在固有框架,难以放下身段倾听民声。更有甚者,把 “换位” 当作 “面子工程”,忽视 “里子” 建设,致使行动效果大打折扣。
要实现 “换位” 更要 “换心”,需构建 “识别-预防-纠治” 机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在 “换位” 中精准发现问题,定位群众需求痛点。如山东通过搭建 “民情直通车” 大数据平台,实时收集分析群众反馈,解决民生难题上万件。加强思想教育,破除 “官本位” 思想,依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筑牢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根基,使其深刻领悟 “换位” 真谛,增进与群众情感。建立长效常态机制,设立群众监督评价体系,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如浙江将 “换位” 行动成效纳入干部考核,倒逼干部用心 “换位”、真心 “换心”。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通过 “换位”,实现真正 “换心”,与群众打造平等相待、互信互助的和谐关系。这不仅关乎党群关系紧密度,更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换位跑一次”行动,是角色的融合,更是心灵的对话。唯有 “换心”,方能 “同心”,共书党群鱼水情深的崭新篇章,绘就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