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农村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指明方向。组织部门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牵头部门,要把组织优势深度嵌入技术变革、资源整合、群众动员的全链条,让新质生产力真正在田间地头扎下根、结出果。
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思维固化、创新不足的问题。有的习惯于按部就班,对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缺乏敏锐性,没有充分挖掘本地农业发展的潜力;有的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办法不多,导致农业领域人才匮乏,难以支撑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的在整合资源、凝聚合力上存在短板,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不够,无法形成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工作合力。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干部培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深刻理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干部能力。同时,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在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
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来。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发展特色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以点带面,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要加强党组织之间的互联共建,打破地域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抓好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加大农业领域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员等投身乡村。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组织部门要立足职能定位,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池春水”,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韩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