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经党中央同意,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了作风积弊的沉疴,激荡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开展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既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政治自觉,更是推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善的实践号角。唯有以学习教育为牵引,坚持“示范引领”、“防微杜渐”、“久久为功”,方能将作风建设“金色名片”越擦越亮,让八项规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立起“风向标”,领导干部带头激活“头雁效应”。“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作风建设从来不是“独角戏”,领导干部的躬身力行就是最有力的动员令。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坚持穿补丁衣服作报告,周恩来同志用旧信封起草文件,正是这种“以上率下”的示范,让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窑洞灯火中熠熠生辉。今天,领导干部更需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既做“领学者”更当“践行者”,在专题研讨中要先学一步,深入钻研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不仅要自己学深悟透,还要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查摆问题时要更深一度,对照中央八项规定以严格的标准审视自己的行为,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自我批评;在落实规定时要严人一层,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主动把“手电筒”对准自己,在公务接待中少一分“面子工程”、在调研考察中多一份“泥土气息”,让八项规定从“纸面要求”真正转化为“行动基因”。
扎紧“防微篱”,从小事抓起涵养“慎始之智”。“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作风问题往往起于毫末之微,却可能演变为溃堤之患。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有人因踩着新鞋避泥水而终失守清廉,道破“慎初”“慎微”的深刻哲理。党员干部落实八项规定,必须警惕“小节无害”的麻痹心态,在学习教育中强化“小事里有政治、细节中有党性”的认知,善于从“一顿饭”“一张卡”中看到作风堤坝的隐患,给自己列好行为清单,明确哪些行为是符合规定的,哪些行为是违反规定的,划出“可为与不可为”的硬杠杠。各级党组织要用“婆婆嘴”常念纪律经,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通过会议、培训、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入手,不断强化他们的纪律意识,让“小切口”推动“大变局”,逐步改变干部的作风,进而推动整个党风政风的转变。
锻造“铁规矩”,一抓到底淬炼“长效之功”。“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十年磨一剑,八项规定能成为改变中国的政治标识,关键在于“常”“长”二字。商鞅变法以“徙木立信”彰显制度刚性,北宋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却因未能持续而功败垂成,历史启示我们:作风建设一旦松劲,顽疾必会反弹回潮。深化学习教育,要避免“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既抓“当下改”更重“长久立”,要建立“学习教育—查摆整改—制度完善”闭环链条,及时把将典型案例转化为警示教育资源,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违反八项规定的严重后果,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更要通过制度完善,将好的做法和经验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另外还要借助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动态监测“四风”隐形变异,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唯有让“越往后越严”的信号持续释放,方能破除“七年之痒”的周期率,使八项规定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青州市委组织部 :牛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