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乐观做人 “悲观”做事 在向日葵与青竹之间绽放党性之光
时间 :   2025-03-17 14: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于正茂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凌晨1点的干部科,老周眉头紧皱,对着干部考察材料反复推敲,台灯把他的鬓角染成了霜色。这个总被戏称为“组工老悲观”的男人,却经常在下乡时蹲在村头与老乡笑谈家常。我忽然懂得,组工干部的生命里,本就生长着两种姿态:如向日葵般乐观豁达,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传递信仰的温度;如青竹般深扎泥土,用防范一切不利因素的“悲观”严谨盘结责任的厚度。


以向日葵的姿态乐观做人,把群众的笑靥当作勋章。组工干部的乐观,是见过基层的沟壑后依然相信光的方向。就像遵义干部学院的老教授,总爱指着娄山关的岩壁说:“当年红军伤员用草根充饥,却在山洞里教老乡识字。这就是乐观的力量——把苦日子过成火把,照亮别人的路。”这种乐观,藏在每次干部谈话时递上的一杯热茶里,融在整理干部档案时轻轻抚平的折痕中。记得在乡镇调研,看到年轻组工干部小张蹲在田埂上,帮留守老人调试新手机,阳光穿过他的指缝,在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织出笑容。那一刻忽然明白:组工干部的乐观,是把对党的忠诚,化作对每个个体的温柔以待。


以青竹的清醒“悲观”做事,让潜在的风险止于未萌。深夜的监督科,老李的放大镜在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上停留许久。房产登记时间对不上,得去不动产中心查原始底档。有人劝他“差不多就行”,他却摇摇头:“对干部负责,就得把‘万一’想成‘一万’。”这种近乎“悲观”的谨慎,源自组工干部的使命担当。在某国企干部考察中,考察组不仅看业绩报表,更深入车间听工人牢骚:“他总说‘没问题’,可设备检修总拖期。”最终的考察报告里,“过于乐观预估风险”成为该同志的重要批注。组工干部的“悲观”,是对党的事业如履薄冰,是把“大概率”防成“零可能”的执着。


在开合之间锻造刚柔党性,让乐观与“悲观”互为经纬。疫情期间,组工干部一边带着“我们能赢”的乐观统筹调度,一边做着“最坏打算”的应急预案;乡村振兴中,既相信“明天会更好”的愿景,又做实“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就像黄河岸边的护堤人,既看见大河奔涌的壮阔,又懂得每个管涌都可能决堤的道理。这正是组工精神的生动注脚:乐观是信仰的铠甲,“悲观”是为民的盾牌。这种辩证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离开干部科时,老周正在给新入职的同志演示档案整理:“这里要留0.5厘米的装订边,方便以后补充材料。”晨光透过百叶窗,在他的背上织出光影。忽然想起《诗经》里的句子:“乐只君子,邦家之基。”组工干部何尝不是这样的基石——向上生长的乐观,是照亮他人的星光;向下扎根的“悲观”,是筑牢根基的年轮。当我们把这种精神化作日常,便是对“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最美诠释。(山东省莱西市委组织部: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