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里,人民大会堂的答问声传遍神州大地。民政部“一老一小”的温情承诺、人社部“就业优先”的坚定宣示、住建部“安居工程”的蓝图描绘、卫健委“健康中国”的铿锵步履,勾勒出一幅热气腾腾的民生画卷。这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更是基层干部砥砺前行的行动指南,蕴含着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从“政策蓝图”绘就“幸福实景”,需要基层干部当好民生“绣娘”。政策温度需要基层的“毛细血管”来传导。把养老床位变成适老化改造的贴心设计,把就业政策转化为技能培训的生动课堂,把健康中国演绎成家庭医生的暖心守护。基层干部要善于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处精耕细作,用绣花功夫穿针引线。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层干部要善于搭建政策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把政策文件转化为民生账本,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只有将政策的“大道理”转化为群众的“小日子”,才能真正实现政策的初衷。
从“治理难点”发掘“创新亮点”,需要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基层治理需要打破路径依赖,用创新思维破解治理难题。老旧小区改造中涌现的“居民议事会+设计师驻场”模式,正是基层创新的生动实践。基层干部要善于从群众需求中寻找灵感,从群众智慧中汲取力量,用“防未病”的主动作为,将民生工程变成共建共治的生动课堂,让“政府配菜”转向“群众点单”。基层创新也需要制度护航,建立容错试错机制,让基层干部敢于在制度框架内大胆探索,用创新思维破解治理难题,才能让“基层首创”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从“单向管理”迈向“双向奔赴”,需要党群连心架起“彩虹之桥”。基层治理本质是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要善于将群众工作融入日常,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用“铁脚板”走出民情地图,用“婆婆嘴”讲透惠民政策,用“工匠心”打磨服务细节,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基层干部要善于搭建群众参与的平台,让群众在治理中唱主角,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民情恳谈会、社区议事厅、线上协商平台,通过搭建制度化的参与平台,让群众意见进入决策程序,让民生实事烙上群众印记,才能绘就党群同心的最大同心圆。(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办事处: 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