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让“流动旗帜”面面生辉
时间 :   2025-04-23 11:4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仇广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流动资源”。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坚持“三个聚焦”,打造“流动旗帜”,推动“流而有管”“流而有学”“流而有为”,让流动党员“在党旗下凝聚、在流动中生辉”。


摸底数、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不失联”。流动党员具有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快的特点,一旦组织管理不到位,就容易产生“两不管”的空白地带,造成“短暂失联”,滋生“隐形党员”。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手里有招。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健全流动党员联席会商制度,由组织部部门牵头,联合党委社工、公安、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单位,联动镇街,分行业、分领域、分片区开展起底式、全覆盖摸底排查,制作流动党员登记表、绘好流动党员分布图,做到流动党员情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创造必要条件。党员千里外,组织一线牵。建立流出地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流动党员本人“三方”沟通机制,确定专人定期联系对接,形成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双向三找”工作布局,确保党员流动不失联、“回家不迷路”。


搭平台、创载体,确保理论教育“不缺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一些流动党员存在“知责未尽责”现象,缺少身份意识和组织意识,根本在于思想这个“硬疙瘩”没有解开。要确保流动党员日常联系不断线、作用发挥不短路,就要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能够接受党性教育,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中知责、晰责、尽责。针对其分布广、流动性强、不易集中等特点,探索创新“三种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灵活多样“线上学”,指导分支部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开展情况,打造流动党员“云端课堂”“指尖课堂”,及时分享学习资料;身临其境“线下学”,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线下送学,比如,利用返乡潮开设“春节班次”,集中组织本地返乡流动党员开展重温1次入党誓词、聆听1堂专题党课、开展1次主题党日、到重点建设项目一线参观等“七个一”活动,沉浸式开展理论教育;双向互动“结对学”,建立“远程联学、结对帮学”机制,党组织书记、老党员等与流动党员结成“学习对子”,“点对点”促学、帮学,确保“离家不离训,流动不流学”。


强关爱、促发展,确保作用发挥“不缺失”。“似家不是家”是许多在外流动党员内心的真实想法,要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服务、教育和管理就延伸到哪里,以“解难纾困+双向赋能”为核心,通过建阵地、优机制、搭平台,将组织关怀转化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与行动力,形成“需求有回应、困难有帮扶、发展有舞台”的良性循环,实现从“安家扎根”到“有为反哺”的治理效能跃升。以镇街为单位全覆盖成立“流动党员驿站”,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纳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事项,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引导、法律援助等便捷服务。建立“经常性联系交流、常态化走访探视、跟进式解决困难”结对关爱帮扶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流动党员联系服务月”活动,健全“信息采集—问题分拣—分类处置”闭环响应机制,由行业部门、镇街实时开展流动党员信息采集,组织部门按照“行业属性、工作半径、居住网格”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基层党组织明确专人快速响应解决。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为家乡”活动,增强流动党员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浓厚情感,推动流动党员带动有效投资、带头返乡创业。(中共沂源县委组织部:仇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