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答好“新农人”培育守正创新“辩证题”
时间 :   2025-04-18 13:5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据《农民日报》4月17日报道,全国首场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在贵州台江县“村BA”发源地启动,53名基层文化骨干通过系统化培训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这一实践表明,乡土文化能人培育既要守护农耕文明根基,更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农人”培育要答好守正创新“辩证题”。


国家乡村振兴局相关文件指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能人作为乡村文明的活态载体,其培育质量直接影响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从“村BA”现象出圈到非遗工坊兴起可见,通过培育既懂传统技艺又具创新思维的“新农人”,能够实现传统匠心与现代业态的良性互动。这对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传统技艺传承面临现实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达59.7岁;住建部2023年统计公报显示,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新增数量同比下降12%。贵州台江的探索表明,建立“跨界融合”培育机制可有效应对传承困境:驻村大学生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复原苗绣纹样,农民文体骨干将民族舞蹈元素融入赛事运营,这些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通过“传统基因+数字技术”的融合路径,乡村文化传承正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新模式。


文化振兴需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价值提升。陕西文旅厅统计显示,袁家村通过关中民俗体验经济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松阳老屋改造项目已培育327个文化创客空间。这些案例表明,建立“文化解码—产品开发—产业运营”的全链条机制,培育既能挖掘文化内涵又能开发文创产品的复合型人才,是激活乡土文化资本的关键举措。


文化人才培养需建立长效支持体系。商务部电子商务报告显示,江苏沙集电商平台带动4000余名农民转型文化创客。建议实施三级培育计划:基层建设80个文化传习示范基地,省市设立15个文化创新实验工坊,国家搭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同步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与创业扶持政策,形成“社会认可+市场激励”的双轮驱动机制。


乡土文化蕴藏巨大发展潜能。文旅部2024年工作计划明确,将培育10万名乡村文化带头人。随着“村BA”等创新模式广泛推广,预计到2025年,文化能人带动的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将突破万亿元。通过系统化培育机制,那些承载乡愁记忆的文化基因,正在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