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用好调研“量尺”量准干部实绩
时间 :   2025-04-18 14:1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敏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如何精准识别、科学评价干部实绩,成为干部工作的重要命题。新时代干部考察工作,必须创新运用调查研究这一“量尺”,构建多维透视、动态跟踪、数据赋能的干部考评体系,真正让干部实绩可量化、能力可评估、作风可追溯。


多维透视,拓宽实绩考察广度。传统干部实绩考察易陷入单一维度、表面化的困境,导致对干部评价有失偏颇,必须创新调研视角,用好大范围谈话、常态化调研等手段,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力求真实反映干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能力实绩。一方面,要拓宽考察主体范围,不仅依靠上级领导评价,更要充分吸收基层群众、服务对象、同级同事等多元主体的意见,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同事互评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真实呈现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丰富考察内容维度,除关注经济指标等“硬成果”,还应重视干部在社会治理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建设推动等“软指标”方面的成效,从多领域、多层面精准勾勒干部实绩轮廓,让干部实绩考察更全面、立体。


动态跟踪,延伸实绩考察长度。干部工作业绩非一蹴而就,其成长发展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只有建立动态跟踪调研机制,才能准确把握干部实绩全貌。建立常态化干部考察机制,跟踪了解干部工作过程,在项目推进、政策落实等关键工作中,分阶段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干部工作状态、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关注干部参与重点工作、承担重要任务时的推进效率、落实质量、贡献大小等,透过表象对干部的性格特点、处事风格、工作能力有清晰且动态的认知。摒弃“一锤子买卖”式考察,关注干部长期表现,将干部的历史工作经历与当下表现相结合,通过认真梳理干部多年工作轨迹,判断其工作能力提升趋势、工作作风稳定性,更准确地评估其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确保对干部实绩的评价经得起时间检验,激励干部持续担当作为。


数据赋能,提升实绩考察精度。在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数据要素成为精准识别干部、科学选贤任能的关键支撑。新时代干部调研,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搭建干部实绩评价平台,收集、整合组织部门“一报告两评议”、纪委监委廉政档案、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等多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对干部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实现干部实绩考察精细化。坚持“数据+研判”双轮驱动,依托信息化手段,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潜在信息,发现干部在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分析干部在不同工作场景中的表现,精准识别具有创新能力或善于攻坚克难等特征的干部,并将数据分析结果与干部教育培训、岗位交流、职级晋升精准挂钩,为个性化培养和精准任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深化人岗相适,推动事业发展。(中共山东省莱西市委组织部: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