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泗水县金庄镇:组团连片聚合力,赋能乡村促振兴
时间 :   2025-04-10 14:3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棣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金庄镇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牢固树立第一书记“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理念,深入推进全镇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通过组织连片共建、产业连片发展、民生保障连片提升等系统举措,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均衡、带动共富、助力振兴,共建美好金庄。金庄镇现有省派第一书记5名,县派第一书记11名,帮扶带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个,卞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涵盖6个行政村、面积26.57平方公里,儒乡耕读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涵盖6个行政村、面积21.42平方公里。


(一)聚焦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始终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创建过硬支部、建设带头人队伍、党员教育管理上持续用力。强化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指导党支部主题党日、党纪学习教育等党组织生活,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水平,不断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将片区发展任务分解到岗、明确到人。为贯彻“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要求,金庄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各片区分别由科级干部联系包保,明确项目清单,将重点任务目标具体化、数字化、节点化,不定期现场推进片区重点项目建设。搭建“2+2”工作体系,即“省派第一书记、县派第一书记+镇党委、村党支部”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建立片区工作专班例会制度,每月由各片区包保领导召集省派、县派第一书记和帮扶村党支部书记召开片区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每季度由镇党委书记召集全体省派、县派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成员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开拓思路、集思广益,以观摩促学习,以交流促提升,更好发挥第一书记帮带作用。第一书记驻村后,带领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好村强村观摩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切实把村级党组织打造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紧盯全域振兴,科学制定规划。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等原则,高起点规划“卞庄”“儒乡耕读”“金秀山水”“福星临门”4大片区。卞庄片区通过“强村公司”统筹资源,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实现“南工北农,以工促农,工农互补”新模式。儒乡耕读片区,强化闲置资源再利用,大小模块齐上阵服务百姓;积分制激发内生动力,形成“乡村善治”共享格局。金秀山水片区,农业土地整治与规模经营,搭建电商平台,科技电商共赋能。福星临门片区,实践工贸乡村新型化发展,发展园区配套经济,探索农文旅+小城镇建设,以驻地新业态共同服务周边商圈。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聚力打造泗河乡村振兴示范带“金庄会客厅”。


(三)引领产业发展,助力强村富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县乡发展规划,结合各村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研究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发展壮大“卞家庄樱桃”“戈山厂蜜薯”“马头山香薯”“永兴庄香椿”特色富农产业,做大做强“官园蔬菜”“大泉酥梨”“音义西瓜”等特色农业品牌。2022年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个,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16万元,在马头山村建设2000平方米甘薯通风贮藏库1座,统筹第一书记帮扶资金500万元,建设1800平方米草莓温室大棚7个,为帮扶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8.2万元。2023年实施产业帮扶项目4个,争取省、市级衔接资金560万元、市级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360万元,在卞家庄村建设樱桃温室大棚62900平方米,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100万元建设戈山厂村甘薯育苗大棚3000平方米、官园村蔬菜大棚3760平方米。卞庄草莓、樱桃、大泉酥梨、马头山香薯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22年官园村入选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金庄镇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023年卞家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治理示范村。2024年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个,完成卞家庄9座樱桃智慧大棚建设,依托官园7座蔬菜温室大棚,建设蔬菜文化连廊,打响“孔府菜园”品牌。助力创建“共富工坊”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充分挖掘、盘活利用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老旧学校等各类资产资源,通过资产租赁或入股经营的方式,发展传统手工业、加工业等庭院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65万元为孟家村购买劳保手套加工机器47台,老机器60台,共计107台机器,在村内老旧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泗水县鑫孟手套加工厂,可年生产手套800万副,配有电商直播间1间、直播设备2台。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带动就业15人以上。


(四)夯实民生保障,共享振兴成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2024年,协调第一书记资金280万元,为马头山村、孟家村、戈山厂村、辛庄村修建村内道路,共利用帮扶资金和争取资金新修提升农村道路990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387盏,新建、改建片区内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个。整合各片区资源要素,坚持网格化服务管理与村民身边事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三方力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探索“党建+在外能人”乡村治理新模式,以在外能人光荣榜为切入口,挖掘村庄在外人才,展示人才事迹,搭建平台让在外能人积极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管理,凝聚多方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创新“共富工坊”模式,充分利用闲置房屋土地,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有效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半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6家“共富工坊”吸纳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带动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联合交警部门持续开展512省道交通安全整治,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岗。成立第一书记志愿者服务队,为困难群众申请医疗救助资金1.9万余元,协调各类物资价值5万多元、图书6500余册,慰问困难群众150多户。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通过访民问暖、走访慰问等方式,对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送温暖活动。


2024年以来,2个示范片区在5位省派第一书记和11名县派第一书记的帮助带领下,各村团队作战、抱团发展,摒弃以往“就村抓村”的工作方式,按照“抓村促片、片区联建”的工作思路,在产业谋划、项目建设、产品营销上“全链条”发力,探索出“以工促农、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驻村干部产业帮扶的“金庄”新路。截至目前,金庄镇成功创建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省农业产业强镇。2个片区12个村荣获国家级荣誉5个,省级荣誉20个,市级荣誉16个,示范区内已建成工业园区3个(华金、卞庄、中韩),农业园区2个(甘薯、樱桃),4家强村公司、5家物业服务公司、36家“四上”企业,创立了5大农业特色品牌。2个村集体收入过50万,8个村集体收入过20万,居民人均收入过3万元,超过全县标准60%。(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金庄镇副镇长:王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