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奋进浪潮中,干部肩负着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任。而树立正确政绩观,恰如为干部的前行之路点亮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们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奋斗时,不偏不倚、稳步向前。唯有秉持正确政绩观,方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立足当下谋长远,莫为短期弃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 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切不可被眼前的短暂利益蒙蔽双眼,而应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立足当下实际,精心谋划长远发展蓝图。部分地区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虽能在一时之间使GDP数据亮眼,但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富有远见的干部,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教育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这些工作或许在短期内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它们无疑是夯实地区发展根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干部当深刻认识到,只有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为长远发展积厚成势,才能让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聚焦民生解民忧,莫为虚荣造政绩。“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干部手中的权力源自人民,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为最大政绩。然而,现实中仍有个别干部背离了这一宗旨,热衷于打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味追求个人的声名与仕途晋升,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视而不见。例如,有的地方耗费大量资金建设豪华气派的地标建筑,而当地居民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出行不便等难题却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与之相反,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干部,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爱戴。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成果赢得群众的认可与赞誉。
真抓实干求实效,莫靠虚假博眼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正确政绩观的树立,离不开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反观那些靠虚报数据、弄虚作假来营造政绩假象的干部,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极大地阻碍了事业的发展进步。干部要以实干为立身之本,以实绩为从政之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干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代赋予干部的神圣使命。广大干部要立足当下谋长远、聚焦民生解民忧、真抓实干求实效,以正确政绩观为指引,勇担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人民政府:孙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