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文件聚焦乡村发展的关键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文件不仅承载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寄托着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一、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文件将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置于首位,彰显其重要性。我国虽在2024年粮食产量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但粮食总体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且生产受自然因素制约,需求却不断增长。因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刻不容缓。通过推广高产高效模式,推进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为粮食稳产丰产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扩种潜力,推动棉花、糖料、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稳产提质,丰富农产品供给种类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完善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和验收标准,整治各类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提升,让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此外,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设施农业、渔业、森林食品等,开辟新型食物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过去一年,脱贫地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升,但仍不能有丝毫懈怠。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加强工作统筹和信息共享,提高监测效率,避免加重基层负担。根据困难类型,精准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明确资产监管制度,让帮扶资产持续发挥作用,助力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稳定发展。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在组织对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分类优化完善帮扶政策,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制度机制,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三、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文件强调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挥县域连接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按市场规律办事,培育壮大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让农产品不仅产得出,更能卖得好、卖上价。
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让乡村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打破农产品销售的时空限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紧密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共同富裕。
四、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乡村建设要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顺序,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统筹考虑地方财力、农民需要和接受程度,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让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乡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加强农村学生营养餐管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推动医疗卫生人员和服务下沉,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化管护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动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基本消除农村较大面积黑臭水体;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让乡村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五、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持续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做好全国村“两委”换届,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担当作为,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进村务公开,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将文件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让我们携手共进,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描绘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让广袤乡村在改革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沂源县张家坡镇人民政府:申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