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胸怀奋斗之心 品味人才工作“苦辣甜”
时间 :   2025-02-26 10:5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国健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古语云“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当今世界,各国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人才当做“国之重器”,以人才振产业、兴国家、旺民族的理念越来越深,我国作为传承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重仕安邦更是源远流长。作为组工干部,从最初认为人才工作的简单,到招才引智上的困难与挫折,再到拓宽思路求突破,种种“苦辣甜”可堪回首,是一份难得的工作财富。


品味人才工作之“苦”,学会苦中作乐。刚做人才工作时,以为就是帮助企业招招人,给各类人才发发补贴,实际上呢,远远不止这么简单。首先要建立成体系的人才政策,其次要熟悉本地区的产业方向,再次要脚踏实地的对外招募人才,最后要做好引进人才的全方位服务,看似与其他工作大同小异的短短四步,确充满了艰辛与荆棘。北方地区的传统与创新力不够桎梏了人才政策的建立,虽在政策中加入了南方已经实施多年的人才扶持政策,可却因为要贯彻原有的规定而改了又改,导致政策看似美好,实则变通不够,这是政策上的“苦”。产业是地区发展的关键,而北方多以传统产业为主,科技类的第三产业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对外招才引智时地区吸引力不足,没有足够的产业链条去吸引创新类人才,这是引才上的“苦”。山东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虽然随着大量年轻人的进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观,但是服务人才的主体还是以被动服务人才为主,没有更好的主动出击,从政策兑现、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做好后勤保障,这是服务上的“苦”。这三“苦”是人才工作的壁垒,更是努力的方向,只有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人才工作更上一层楼。


品味人才工作之“辣”,学会辣味十足。工作的推进都需要其他单位的配合与帮助,但在人才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协调不统一、配合不密切、单打独斗的情况。一是责任部门配合不密切,人才工作不是单一部门可以承担起来的,像外出引才,需要组织、招商和人社部门通力协作,虽然专门成立了招商团队,但是从工作实际效果来看,团队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引进上,而忽视了对招才引智的同步推进。二是镇街和功能区工作不够重视,具体表现在“重项目、轻人才”方面,都比较注重引进项目等有形象、见效快的“显绩”,对引进人才这种周期长、见效慢的“潜绩”不够重视,引人才不如引项目的观念普遍存在。三是企业有顾虑,在个人信息保护日益重视的今天,各企业对于高端人才信息的保护更加看重,在去企业调研走访、宣传政策和收集人才信息时,时而会存在企业不配合的情况,给工作的推进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些“辣”是在没干人才工作时想象不到的,需要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一点一滴的去破题改进。


人才工作之“甜”,学会忆苦思甜。“苦”“辣”并重,自然也少不了“甜”,虽然存在难点,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各种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各类人才服务也在慢慢理顺。首先就是“双招双引”联动上,招商部门和团队与我们建立了密切的资源信息共享模式,他们谈项目,我们跟进人才;我们引人才,项目由他们投资,良性的互动促成了多位高端人才的引进。接着就是政策兑现上,各级财政真正开始重视人才资金的发放,从硕博人才的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到高端人才的项目扶持资金,兑现的资金一年比一年多,人才公寓即将开卖,更是让一大波人才安下心扎根即墨干事创业。再就是基层部门的干事热情上,随着上级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考核比重越来越大,基层单位对于人才工作不在置之不理了,开始主动出击,与我们对接研讨政策、与招商部门联动吸引人才、与企业互动提供支持,大干人才工作的氛围逐渐形成。最后则是人才服务上,先后成立人才服务平台、功能区人才工作站,将职能部门和街道功能区统筹整合,形成了服务人才合力,青年驿站的正式运营解决了毕业大学生初来求职的后顾之忧。忆苦思甜才是真的甜,这是艰辛之后的回报。(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周国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