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犹如一面明镜,照亮的是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与责任担当。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重“形式”轻“内容”,热衷于搞“面子工程”,花大量精力在打造表面的“亮点”上,却忽视了实际问题的解决。下村调研只为完成任务,没有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不倾听群众的心声。这种不正作风,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了群众利益,破坏了政府公信力。
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作风建设不容丝毫马虎,必须以持之以恒的决心、真抓实干的态度,将其不断推向深入。作风建设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需要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通过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思想根源上摒弃不良作风。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表现纳入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作风优良、业绩突出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哪些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互相“踢皮球”的党员干部进行批评和问责。从而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士气和协作能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加强监督执纪,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作风建设党的执政基础。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解决民生难题,都离不开良好的作风作为保障。只有始终保持对作风建设的高度重视,杜绝马虎敷衍的态度,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态度加强作风建设,才能锻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党建工作办公室: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