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有组织观念、程序观念,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新年伊始,领导干部如实填报个人事项报告,既是检验忠诚的“试金石”,也是政治自觉的体现。但仍有少数干部心存侥幸,试图以瞒报掩盖问题。对党忠诚,从坦诚报告“家底”开始。通过警示教育、技术赋能和家风监督三重路径,可有效筑牢防线。
以案明纪强敬畏。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5月强调“用典型案例敲响警钟,让敬畏纪律成为本能”。桂林市将干部易犯的22类高频错漏事项(如炒股不报备、房产代持)编成“纪律错题本”,通过“查问题-析根源”机制,推动干部从“怕被查”转向“自觉守纪”。全市连续三年查核一致率保持在94%以上,印证了制度震慑的成效。唯有以案为鉴,明纪于心,将纪律敬畏内化为行动自觉,方能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实现从“被动约束”到“主动守纪”的根本转变。
技术赋能防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2025年2月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可追溯、责任可界定”。昆明市通过App反向核查填报内容,双鸭山市推行“重大事项30日内申报”,用“数据铁笼”锁定房产代持等隐形资产。例如,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有效破解“代持”“隐名”等隐匿问题。只有技术赋能,以区块链为基石,构建数据流通的安全屏障,才能实现责任可追溯、资产透明化,为数据要素市场化保驾护航。
家风监督筑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败坏是干部堕落的推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新疆新源县建立“三员”联督组,将村干部家属重大事项纳入监督范围,通过签署《亲属承诺书》,把“管好身边人”从道德倡导升华为纪律红线。例如,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某领导干部2015年以母亲名义炒股9年未报备,2024年12月被党纪处分。家风正则政风清,监督严则腐败止,以纪律红线守护廉洁齐家,方能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组织要求干部填报个人事项,本质是将监督权交还制度,把信任票投递干部。桂林市连续三年查核一致率超94%的实践表明,当干部主动亮出“家底”,组织便能精准“遮风挡雨”。反之,若在填报中玩弄“技巧”,不仅失去组织保护,更可能让政治生命蒙尘。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填报个人事项看似是“家事”梳理,实则是“公心”彰显。唯有以赤诚之心对待组织,方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行稳致远。(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