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在经济回暖的背景下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4%的财政赤字率安排,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扩大等举措,勾勒出“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政策重心聚焦于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民营活力三大方向,以务实举措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扩内需政策加码,激活消费与投资双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消费品以旧换新”与“设备更新”两大抓手,通过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3000亿元专项支持以旧换新,覆盖汽车、家电等民生领域。这一政策既盘活存量消费潜力,又带动绿色智能产品升级,形成“财政补贴撬动+企业让利跟进”的良性循环。同时,专项债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至算力设备、产业园区基建等领域,既补短板又促转型,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布局提速,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两会明确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量子科技、6G、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这一布局通过“技术攻关+场景应用”双轮驱动:一方面加大研发补贴,缓解科创企业融资压力;另一方面以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终端等产品为抓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正从“跟跑”转向“并跑”,为产业升级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民营经济活力释放,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针对民营企业账款拖欠、融资难等问题,两会提出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政策直击痛点:通过专项债资金加快清欠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拓宽民企参与空间。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92%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将助推“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生力军。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仅体现在增速稳定,更在于通过结构性改革培育内生动力。展望未来,政策成效的关键在于落实。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需“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只有将财政资金的“及时雨”精准送达市场主体,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才能将两会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效,为“十五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泗水县泗河街道办事处:胡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