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坚持“实”字为先 改进考核为基层减负
时间 :   2025-03-31 18:1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孔亚楠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落实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举措,是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考核工作要以“实干”为引领,树牢“实绩”导向,严格考核奖惩,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持续为基层添动力、增活力、强效力。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要以“实干”为引领,坚持“考准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必须以“实干”为引领,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实干推动各项事业落地生根。好干部从实干中来,又将到实干中去。要树牢正确的考核导向,坚决破除只唯上、不唯实,重“显绩”、轻“潜绩”的“思想顽疾”,坚决整治“考核内卷”“恶性竞争”等急功近利、形式主义行为。通过优化干部政绩考核,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以“担当”“实干”的鲜明导向,引导干部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


实效见真章,成效定乾坤,要以“实绩”为导向,坚持“考准事”。“实绩”导向既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又是激励干部不断进取、勇于担当的“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任办法,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实绩考核,实质上是以实绩查德才,凭才德用干部,不仅要全面反映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还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引导基层干部把重心放到谋发展、抓落实上,有助于形成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氛围。要打破“论资排辈”“功劳即苦劳”的固有观念,重点解决重“痕”不重“绩”,考核“材料化”的倾向,以“实绩”“实效”作为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化繁为简,精准聚焦,通过考核“指挥棒”,推动形成重实际、求实效的务实之风。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要用好“考核结果”,坚持“奖罚分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考核作为推动工作部署落实的重要手段,关键是要做好干部考核的“后半篇文章”。如果结果运用不得当,让无为的干部“得了路”,有为的干部“冷了心”,不但考核工作化为了“无用功”,还会损坏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因此,既要“考得好”还要“用得好”,坚决防止出现泛化问责、片面运用、“一票定优”“一票否优”等形式主义问题。让“能干”“善为”的干部在评先树优、选拔使用、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得“实惠”。同时,健全追责问责工作机制,对不担当、不作为“躺平”式的干部,敢于动真碰硬,精准问责,以奖罚分明激励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创实绩。(山东省梁山县委组织部:孔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