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激活组工“动力源”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时间 :   2025-03-07 20: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大志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近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也就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文件意义重大,它就像明亮的灯塔,为乡村全面振兴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也为组工干部在新时代“三农”工作中找准了发力点。身为组工干部,必须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凭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创新思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激活“动力源”,主动担当作为,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展现组工干部应有的担当。


、筑牢“组织根基”,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全部工作的根基,也是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组工干部要把提升组织力当作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切实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固战斗堡垒。


在选拔村“两委”班子成员时,务必做到优中选优。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原则,把那些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深受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打造一支真正懂农业、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当开路先锋。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要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汇聚“人才活水”,注入乡村振兴“源头活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根本动力。组工干部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广开招贤纳士之路,吸引天下英才汇聚乡村,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的人才力量。


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鼓励和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创业扶持、资金补贴、项目支持等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充分激发人才返乡创业的热情与动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依托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平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要注重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乡村特色产业,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让人才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三、点燃“产业之火”,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组工干部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生活富裕起来。(中共平原县委组织部: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