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每个人的温暖港湾,也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家庭极为重视,“家和万事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古训,无不彰显着家庭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引。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讲话,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的重要意义,也为全社会树立了家庭建设的标杆。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风气和传统,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家庭成员前行的道路;又似无声的教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品德与行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家风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关乎一家一户的风气,更与党风、政风和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良好的家风,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基石。一个有着清正家风的家庭,会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逾规矩。焦裕禄的家风,就是“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他的家人在他的影响下,朴实本分,从不利用他的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正是这种良好的家风,让焦裕禄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反之,若家风不正,党员干部就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陷入腐败的泥潭。一些落马官员,往往伴随着家风的败坏,家人利用其权力为所欲为,最终导致整个家庭的崩塌。
良好的家风,还能够带动政风的清正。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他们的行为和作风具有示范效应。当党员干部以良好的家风为准则,秉持公正、廉洁、勤勉的工作态度时,必然会在工作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种清正的政风,又会进一步影响到社会,让民众感受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从而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而民风的淳朴,同样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滋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民风。当每个家庭都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善良等,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形成文明和谐的风尚。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更应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家风引领民风的改善。
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子女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要严于律己,为家人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不良风气对家庭的侵蚀。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良好的家风涵养党风、政风、民风,我们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沂源县南麻街道华府社区: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