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法不足以自行”,这话简单,却一下点明了法治的要害。制定的法律制度再好,也不会自己发挥作用。“有良法可依“是法治建设的前提,但是”用良法善治“才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支高素养的行政执法队伍。
锻造一支高素养的执法队伍,是法之必行、行之必效的可靠保障。老百姓认不认可执法人员的所作所为,接不接受他们做的决定,想要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秩序,还有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统统都需要看这支队伍的表现。关键就在于,他们得有坚定的信仰,始终紧紧抓住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这条执法的命根子,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运用法治思维、靠法律手段去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里那些棘手矛盾和问题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真正发挥作用,让老百姓满意,让社会越来越好。
牢牢把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工作生命线,是高素质执法队伍的底线。常现于媒体的执法 “热搜”:有人带土特产回老家被高速交警罚款,台风天居民路边停车遭 “冒雨” 处罚,还有未查明事实就 “一刀切” 责令停产停业等。此类执法有损公信力,阻碍法治观念普及,冲击法律与执法队伍形象。因此高素养的执法队伍必须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它是法治落地的关键支撑,关乎执法公信力,唯有切实做到,才能保障法治有序推进。
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高素质执法队伍的要求。网络平台一则执法视频走红:司机逆行违停且抗拒处罚,执法警官以规范法律解释使其折服,接受处罚,堪称 “教科书式执法”,完美诠释运用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化解矛盾。这表明,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必须具备高超的执法能力和专业水平,因为这不仅是执法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而且只有切实提升执法能力,才能充分彰显队伍的素养。
法律存于纸,治理在于人。人就是队伍,建设高素养的执法队伍,既是当下法治实践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法治社会与法治中国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贵州省榕江县水尾乡人民政府: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