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养老”等三农关键词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明确三农工作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身为基层青年干部,我们务必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学深悟透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灵活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三农工作”作为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聚焦科技兴农、产业富农、走访助农,共同探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
聚焦“科技兴农”,以人才技术为抓手,做三农工作的“探索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未雨绸缪,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我们要想顺利通过“粮食安全关”,就必须以科技手段,实施科技下乡,为防涝抗旱、抑制病虫害等提供坚强保障,确保农作物稳产增收。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一批批“爱基层、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人才深入基层。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应加强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学习,熟悉农业发展规律,争做懂农业、会技术的“田博士”、“土专家”,让科技更好惠及农业发展,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益和附加值。
聚焦“产业富农”,以扩宽渠道为抓手,做三农工作的“传播者”。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最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从一朵小小的木耳,到一碗柳州螺蛳粉,再到一盘特色的沙县小吃,时刻体现着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产业兴旺,关系着群众的“菜篮子”和“钱袋子”,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在特色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入股分红,还能就近务工,他们的增收致富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宽。基层干部身在基层,需能清楚了解到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要在高效结合本地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用活用好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实现以“龙头企业”、“龙头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聚焦“走访助农”,以联系群众为抓手,做三农工作的“守望者”。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在解决“三农”问题时,农民非常关键,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力量,是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必修的课题。基层青年干部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增强担当实干精神,通过“板凳会”、“田间地头会”等方式全覆盖走访入户,全面听取收集农民群众诉求及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就业素质,用好政策优势,加强就业帮扶,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做好三农工作,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在新征程中,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必须全力聚焦科技兴农、产业富农、走访助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山东省临朐县博物馆: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