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来,我国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火爆出圈,性能一举超过ChatGPT 4o、Claude等世界一流大模型,打破了美国对人工智能话语权的垄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创新能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组工干部作为选人用人的“操盘手”,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需主动挺进科技创新的“战场”。通过锻造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打造市场化的人才机制、构建引领型的党建模式,让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势能,为2035年全面建成科技强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锻造“懂科技、擅服务、敢担当”的干部队伍。“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组织部门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提升的“源头活水”。要厚植干部“懂科技”的底蕴,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在科技相关岗位上着重选拔具备理工科教育背景、高等院校科研经历的干部,确保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够牢牢把握新时代科技发展大势;要涵养干部“擅服务”的作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组工干部既要耕好选人用人的“责任田”,又要架好服务企业的“连心桥”,让干部的“被动配合”转变为“主动服务”,让企业的“瞻前顾后”转变为“笃行不怠”;要激发干部“敢担当”的勇气,科技创新要经历螺旋式上升的曲折道路,免不了失败挫折。通过设置“容缺免责”保护性机制,解除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策马奔腾”,避免因“问责恐惧症”贻误发展机遇。
构建“破四唯、重创新、育生态”的人才机制。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组织部门肩负人才“选育管用”的重要职责,唯有让人才“心安”,才能让成果“璀璨”。“破四唯”不拘一格选育人才,打破传统科技评价体系“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固化标准,适度去除“硬杠杠”,发掘人才“软实力”,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有发言空间、有发展机遇、有发奋动力。“重创新”旗帜鲜明引导人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DeepSeek之所以能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研发了新的技术架构。要鼓励人才敢于开创科研新领域、开发发展新动能,引导人才走上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将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育生态”无微不至服务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唯有让人才“此心安处是吾乡”,才能让人才“愿得此身长报国”。通过构造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营造宾至如归的城市环境,让人才个体优势转化为组织协同优势,让科技发展与人才生态、产业生态、城市生态同频共振、交相辉映。
深化“联资源、树标杆、强引领”的党建效能。欲筑室者,先筑其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面对国外科技霸权主义,更需坚持深化党建引领效能,把党支部建在科研链上,让“党建红”与“科技蓝”相得益彰。党建赋能联资源。“聚是一团火”,党建赋能不是基层组织与科技产业的物理叠加,而是政治优势与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广大组工干部要用好党建阵地,围绕科研需求,串联政府政策资源、企业上下游产业资源、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实现各方思想统一、力量统筹。党建助力树标杆。尽管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发达国际相比,仍在许多领域存在尖端技术水平不高、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要聚焦建设科技强国总要求,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树立过硬科技标杆,以典型辐射全局,以核心带动全链。党建引领促发展。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从“两弹一星”的艰苦奋斗到“神威·太湖之光”的当代实践,党的引领始终是科技攻关的传家宝。站在“两个大局”交汇的历史节点,更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让党旗飘扬在科技创新的高地。(山东莱州市委组织部:刘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