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融入政务办公、公共服务等软件生态,掀起党政机关效能变革的浪潮。这一进程不仅意味着工具迭代,更预示着党员干部现代化治理能力的结构性升级——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重复劳动解放转向价值创造,从封闭管理转向开放协同。
技术重构工作流程,推动效率革命。传统政务工作中,信息检索滞后、材料整理繁琐、数据分析粗放等问题长期制约行政效能。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通过语义理解、智能搜索、自动摘要等功能,将公文处理、政策解读、信访分析等环节的耗时压缩90%以上。这种效率跃迁并非简单“机器替代人力”,而是通过人机协同重新定义工作边界:AI承担信息筛选、模式识别等基础工作,干部则聚焦于决策优化、矛盾化解等创造性任务,实现“生产力解放—创造力激活”的良性循环。
数据驱动决策,提升治理精度。在基层治理中,信访诉求多元、民生问题复杂等挑战亟需精准施策。AI技术通过海量数据建模,可实时识别社情民意热点,预判风险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动态参考。例如,智能系统自动聚类分析群众诉求,生成可视化报告,使干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干预”。这种数据穿透力,既破解了信息不对称难题,也推动治理模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人机协同重塑干部能力矩阵。技术渗透倒逼能力转型:一方面,干部需掌握“AI思维”,善于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计算、可优化的技术路径;另一方面,需强化“价值判断”,在机器提供的多方案中作出符合公共利益的最优选择。这种“技术理性+政治智慧”的复合能力,正是新时代干部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成为延伸治理能力、放大服务效能的新型“生产力要素”。
把握技术赋能的平衡之道。智能化转型需警惕“唯技术论”陷阱:数据安全底线不容突破,需建立完备的隐私保护机制;技术决策不可替代人文关怀,需保留基层工作的“温度”;人机协同不应削弱主观能动性,需防止思维惰性滋生。唯有坚持“工具服务于人”的原则,才能避免陷入技术异化的窠臼。(莒县县委教育工委:张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