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习近平总书记用“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这些醒目的、不同寻常的词汇来号召全党学习谷文昌同志默默奉献的政绩观,体现出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强烈呼唤。更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牢正确的政绩观,视“潜绩”如高山,以“潜绩”为根本,久久为功,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小事不小看,视“潜绩”如高山,树立着“人民期盼”的政绩观。民生似乎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显绩”,却离不开甘坐冷板凳、甘吃平淡饭、甘于清苦付出的“潜绩”。重“潜绩”,就要为人民谋幸福、求实绩。如果,党员干部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大阵势、好大喜功的高指标、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人民期盼来的,就不是“百姓官”而是“官老爷”,就不是造福一方而是“造势一方”,就不是政绩而是“政疾”。为人民利益重“潜绩”者就是以人民为重的“百姓官”。注重“潜绩”,要有一种不求闻达、不求声誉的精神境界,顺应的是民生所需,关注的是高质量发展、回答的是天地人心。注重“潜绩”,要担起人民的急难愁盼,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默默奉献、前赴后继、鞠躬尽瘁,让政绩跟着人民“姓”。注重“潜绩”,瞄准人民幸福的增长点,用“滴水穿石”的功夫,源源不断地栽树、挖井、铺路,让人民在实实在在、具具体体的事情中生活更幸福。
幕后不居后,视“潜绩”如高山,托举着“改革所需”的政绩观。台上雷厉风行是“显绩”。台下铺垫拓荒是“潜绩”。改革,要看“显绩”,不能唯“显绩”论。特别是,改革进入到深水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难啃的硬骨头,很多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注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幕后“潜绩”。现实中,少数干部深谙改革“厚黑学”,喜欢上台剪彩,不爱闭幕开干,甚至“只挂帅不出征”、“只吹号不冲锋”,让改革成了“只摆花架不种花”的精致务虚,严重挫伤改革的公信力与实效性。这种装腔作势的“显绩”。归根到底,就是党性不纯,对党虚情假意,不忠诚。党员干部需要真正对党的改革事业负起责。从长远和根本、总体和大局的高度重视“潜绩”,不掺杂私货、不谋求私利,让实干在时间推移和改革所需中见效。注重“潜绩”,克服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的心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走在事之未成的前面,多做改革的铺垫之功。一步一个脚印、汗印、血印,脚踏实地,聚沙成塔,让不显山、不漏水、周期长的改革“潜绩”,干成泽被后人的“业绩”。
漫长不漫散,视“潜绩”如高山,回答着“历史呼唤”的政绩观。一个人想要走的远,得有耐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走的长久,更要有政绩耐心。这种长久基业、长远大计不是以一域论得失的“孤绩”,也不是以一时论英雄的“短绩”,而是利在千秋的历史“功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唯有立足几代人接续奋斗、持之以恒的“潜绩”高原,才能垒砌出泽被后人“显绩”高峰。现在,一些地方急于出“功”,忙于近“利”,畸轻畸重、忽视协调,甚至掏空家底、盲目上马,制造轰轰烈烈的虚假繁荣。到头来劳民伤财,留下显眼的烂账、过度的负债。都是政绩上的短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还很漫长,需要更执着的“潜绩”,一点一滴的坚定积累。对当前不见成效、长远打基础的事情更要保持不变的步伐走下去,不能有松松垮垮的“漫”,不能有各自为政的“散”、不能有另起炉灶的“乱”、不能有改旗易帜的“变”。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历史耐心和政治定力,脚踏实地不折腾,久久为功不回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步积“潜绩”为“显绩”。(山东省海阳市委组织部:史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