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思想根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才使得古老神秘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意境深远的唐诗宋词得以在历史舞台呈现。宣传传统文化可以使得我们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被挖掘进入大众视野,也可以使得承载着先辈们智慧与情感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深耕本土文化资源,讲好地域特色故事
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独特的文化,那些深藏在民间巷陌、胡同小道的故事,是本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密码。我们应该深入基层,借助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方式,打捞起岁月长河里的文化故事,了解技艺背后的渊源,比如福建的提线木偶戏,背后关联着家族传承的故事、地域民俗信仰的演变;再如陕西华县皮影戏,在光影间舞动的兽皮人偶,承载着百姓对本土生活的热爱与美好祝愿。通过挖掘这些故事,以纪录片、文学创作等多元形式呈现,能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本土文化精粹走向大众视野,唤起人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源头活水。
二、厚植人才培育沃土,壮大文化发展力量
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力量,他们以精湛技艺和深邃思想为传统文化传承垒砌起不绝根基。一方面,要在教育体系中,加大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比重,从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书法、戏曲、传统工艺等兴趣班、选修课、培养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高等教育领域,完善相关专业设置,民俗学、文物修复与保护等,为文化传承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重视民间艺人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设立传承工作室、老艺人的直播传授等方式,鼓励老一辈艺人将精湛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让传统技艺在薪火相传中不断焕发生机。同时,积极引进青年人才,借助新思维、新技术为传统文化赋能,如将一些趣味表情运用到变脸戏曲文化中,将动漫人物加入到皮影艺术文化中,使其更贴合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需求。
三、拓展文化传播路径,加速中华文化出圈
在全球化浪潮下,传统文化不应该局限于本土,我们更应以开放之姿搭建文化桥梁,让典籍中的智慧、非遗中的匠心走向世界舞台。例如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搭建传统文化传播矩阵,通过抖音短视频、快手直播等互联网形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庆典、传统技艺制作过程等内容,一边展示精湛技艺,一边讲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吸引全球目光。例如李子柒在YouTube上分享的中式田园生活、传统美食制作视频,收获大量的全球粉丝,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应多举办中国文化年,文艺展览,在海外核心城市搭建文化展览窗口,让国际友人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温度与厚度。(青岛市即墨区委组织部:赵信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