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3月26日上午,安徽肥西县柿树岗乡的街头热闹非凡。村支书高智和两位同事支起手机架、架起补光灯,在直播间里吆喝村民的土特产。这场“书记三人行”的助农直播,不仅是农产品的展销会,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从线下到线上,从“田头”到“镜头”,村支书们以新角色、新思维打开乡村发展新空间,交出了一份“赢”在线上、扎根乡土的创新答卷。
传统认知中,村支书是走村串户的“田坎干部”,是调解纠纷的“和事佬”。但肥西县的村支书们用直播镜头颠覆了这一形象。他们学剪辑、写脚本、研究流量密码,将直播间变成助农新阵地。高智等人直播近300场,带动200万元销售额的背后,是基层干部主动拥抱数字经济的决心。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村支书不仅要懂农业、爱农村,更要具备链接城乡、对接市场的能力。这种角色转型,既是时代倒逼,更是主动破局——当“流量”成为“新农资”“直播间”成了“新农田”,村支书的“线上战斗力”直接关系着村民的“钱袋子”。
过去,村民的土特产往往受限于地域,困在“最后一公里”。而肥西县的村支书通过直播,让200余种农产品跨越山水,直抵全国消费者的餐桌。这种渠道创新,不仅盘活了乡村资源,更重塑了乡土经济的价值逻辑。一罐辣椒酱、一筐土鸡蛋,在直播间里被赋予故事、文化和情感附加值。村支书的镜头,既是农产品的“放大器”,也是乡村价值的“翻译器”。正如一位网友留言:“买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一份对田园生活的支持。”当村支书用数字工具为乡村“破圈”,沉睡的乡土资源便有了“长尾效应”。
“书记三人行”的直播间里,藏着党建引领的深层密码。这场助农行动并非村支书的“个人秀”,而是党组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的成果。从统一包装设计到物流供应链保障,从村民技能培训到平台流量扶持,基层党支部成为串联产业链的核心节点。这种“党建+电商”模式,既破解了农户分散经营的困境,也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动能。正如中央强调的“数字乡村”战略,基层党组织正以创新实践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村支书“赢”在线上,本质是乡村振兴方法论的一次升级。它启示我们: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既要脚下沾泥,也要指尖带风;既要守住乡土根脉,也要善用数字工具。当更多村支书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领跑”,乡村振兴便能打开“线下深耕”与“线上突围”的双向通道。这场始于直播间的探索,终将汇成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浪潮。(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