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地名规范,解锁乡村治理精度
时间 :   2025-04-14 13:3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民政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地邮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构建现代化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这一基础性工作,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切入点,推动乡村治理从“模糊”走向“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地名规范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工程,重构乡村秩序,是党组织引领治理的重要经纬线。地邮协作机制通过地名数据标准化等举措,为乡村振兴装上“数字导航仪”,将党的组织优势化为治理效能。


北斗定位与GIS系统的普及,让地名完成质变。以浙江德清为例,当地每个自然村都有唯一“数字身份证”。在以往山区治理中,信息沟通不畅问题突出,村民反映宅基地审批进度不知要等多久,林地权属查询烦琐。如今,网格员扫码便能轻松调取涵盖宅基地、林地权属等20余类数据。“一码管全村”模式不仅解决了信息孤岛难题,使治理效率大幅度提升,更构建起“党组织—网格—农户”的精准映射关系,推动基层治理从过去的依赖人力的“人海战术”向依靠数据的“数据穿透”转变。


地名规范还倒逼基层党组织功能升级。四川泸县将上千个标准地址嵌入“智慧党建”平台,形成“党员责任区电子围栏”。过去,在快递进村、农资配送等服务中,因信息不准确、调度不及时,村民时常遇到问题。而现在,当快递网点与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叠合,党员突击队依据物流热力图,可精确调配资源,大幅度缩短资源配送时间,实现了“群众需求即时感知、服务资源精准投送”。


标准地名库催生产业新活力。山东临沂建立“地名数据收益共享机制”,村集体授权物流企业使用地理编码后,提升了每年每村的数据资产收益,成功破解村级组织“造血”难题牌号成“数字资产”、村界坐标成“信用凭证”,传统资源转化为市场化要素,让“四议两公开”机制注入数字经济时代内涵。


小小门牌承载乡村治理大文章。规范地名标识如同打开乡村善治之锁,助力乡村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高度 。(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