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和去年刚刚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基层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部们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不能让基层的“文山会海”磨灭掉他们大展才干的热情,更不能让基层的“千针万线”束缚住他们干事奉献的手脚。在整治基层形式主义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更加具体精准的条文规定为其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做到“找准痛点 一抓到底”,让广大基层干部真正实现有更多精力去抓落实。
将基层干部从巨大的工作负担中解放出来,提升服务效率。“同样的会议重复开,类似的文件重复发”成为了许多基层干部面临的共性问题,巨大的“形式主义”工作负担压缩挤占了他们的调研、走访时间,无法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要、满足群众的需求。要根据“文山会海”的反复性和顽固性等突出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和精细化的解决办法,比如对会议和文件实行“监控”制度,严格限制部分单位的开会和发文数量,有效打击随意开会、任意发文现象的发生。
将基层干部从沉重的考核压力中释放出来,优化服务质量。某些地方的基层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考核方面的压力,这使得基层干部陷入一些权责不明与过度的考核当中。一方面,个别地方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不严格,违规面向基层开展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层提供大量证明材料,加重基层干部负担;另一方面,个别地方的基层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标准不实不细,为一些喜欢钻营的人提供了空子。针对基层考核问题可以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各部门展开自查自纠,自上而下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要以最明确的标准和最简洁的指标去辨别基层干部身上的“真功夫”和“花架子”。
将基层干部从频繁的迎检工作中抽身出来,专注服务群众。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的典型问题中就提到过一起例子。某中心一行3人赴县区开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其间,省、市、县、乡层层多人陪同,在某一个调研点时陪同人员近10人,在调研中搞迎来送往、层层陪同、不求实效,大大增加基层负担。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花架子》也对“面子工程”进行了一次形象的诠释:检查组一来,连夜刷墙换招牌;检查组一走,垃圾堆原地“复活”;一听说领导要来,“每周擦一次玻璃”也变成了“每天擦一次玻璃”。屡见不鲜的例子证明了,一定要让基层干部少做、不做这样的“无用功”,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服务群众。因为基层干部的服务对象直接就是群众,他们对群众的态度和形象就代表了我们整个党和政府,必须真正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好落实、服务群众。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沉下心来找准问题的痛点和难点所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持续地、强有力地推动为基层干部减负工作,让他们“轻装上阵”,奔赴在基层广阔的山海间,尽情地挥洒汗水和热情,真正地实现造福于民。(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李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