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基层减负“三法宝”力破形式主义
时间 :   2025-03-20 18:0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忠强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工作负担沉重,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实际效果,背离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要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干实事。


强化思想教育,树立实干导向新风。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本质上是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所致。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引导。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专题学习研讨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另一方面,要树立实干典型。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优秀典型案例为教材,大力宣传表彰扎根基层、务实为民的干部,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激励更多干部担当作为,让干部有底气、有能力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


破除制度壁垒,提升基层减负质效。制度建设,如同栽树,看似缓慢,却根深叶茂。在制度的框架下,为基层减负不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一要厘清权责关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的职责边界,系统梳理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加强清单动态管理,压缩工作模糊空间地带,建立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基层治理体制。二要优化考核制度。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探索指标精简、分类考核办法,避免搞“繁琐哲学”,让基层准确掌握考核要求、科学应对考核任务,推动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全面、准确。推行“一考多用”,避免数据重复收集,实现考核结果的共通共享共用。三要简化流程体系。精简办事环节和过程性材料,突出数据赋能,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创新构建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打通数字壁垒,减少跨部门、跨层级间的沟通、对接事项,系统精简办事流程。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问题在基层解决。要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扭住不放、露头就打,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破解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环保督察等存在的制约基层减负的种种问题。一要精文减会。科学制定年度会议计划,把不该开的会减掉,以视频会议、套开等方式缩减会议次数,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有效的会,持续推动文风会风建设。二要精简督查考核。坚持轻车简从,听群众说、见具体事,避免造声势阵仗、层层听汇报、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深入一线解剖麻雀,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综合评价,推动工作落实,减轻基层负担。三要做到指尖减负。整合政务APP,破除数字枷锁,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关停功能重复、强制留痕的政务APP,建立政务APP“准入清单”,未经审批不得要求基层下载使用,让干部回归田间地头办实事。(贵州省从江县投资促进局:王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