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改革”一词高频闪现40余次,如熠熠星辰照亮前行之路,成为贯穿报告的关键脉络。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奠基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面对时代浪潮,党员干部需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凝聚改革共识,汲取奋进力量,将两会“强音”转化为改革提质增效的坚实举措。
以“破茧成蝶”之勇,汲取创新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新征程、驶向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当如振翅欲飞的蝴蝶,冲破惯性思维的“茧缚”,勇做开拓创新的改革者。要用发展的“望远镜”洞察问题,以敏锐的眼光把握事物发展的“风向标”,挣脱传统观念的枷锁,大胆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准确识变,如精准导航的罗盘,把握改革航向;科学应变,似灵活换挡的引擎,顺应时代节奏;主动求变,像蓄势待发的弓箭,积极开拓新局。要提升创新本领,以地区资源、区位优势为“羽翼”,将目光精准聚焦于重点对象,把力量高效集聚在重点任务,把精力全力倾注到关键环节。凭借勇蹚深水区的担当,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锐气,去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破冰之举”,推动改革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助推器”。
怀“枝叶关情”之心,汲取为民力量。政府工作报告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犹如温暖阳光普照教育、医疗、生态、养老等民生领域。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一切工作的“指南针”。党员干部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守改革为民的“主阵地”。聚焦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找准改革的“发力点”与“突破口”。多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改革如春风化雨,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坚守为民赤子心,厚植为民情怀,注重总结推广先进改革经验,犹如接力棒传递,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使改革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催化剂”。
持“铁杵成针”之劲,汲取实干力量。“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抓改革、促发展,绝非追求纸面上的数字“幻影”。在推动改革取得新成效的征途上,没有“捷径”可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和快落实。党员干部要以开年即冲刺的昂扬姿态,主动深入乡村振兴、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急难险重等工作一线,精准发现改革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将改革牢牢抓在手上、切实落到实处、全力干出成效,以实干担当奋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冲破惯性思维定式,发扬钉钉子精神,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助推改革发展跃上新台阶,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中共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委组织部:魏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