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让“干得好”真能“拿得好”
时间 :   2025-04-24 18:4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激励之道,重在公平。近日召开的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强调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释放出鲜明的实干导向。公务员考核如何真正成为激励担当作为的“指挥棒”,让“干得好”的干部真能“拿得好”?关键要在考核的科学性、结果的运用和基层减负上出实招、求实效。


考核要精准,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务员岗位千差万别,既有综合管理,也有专业技术,若用同一套标准考核,难免“水土不服”。现实中,一些地方考核指标“上下一般粗”,导致基层疲于应付,甚至出现“造痕留迹”的形式主义。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推动考核分类分层:对窗口单位,重点看服务质效;对执法岗位,侧重依法履职;对基层一线,突出群众满意度。只有让考核指标“对得上岗位、量得出实绩”,才能真正识别出“干得好”的干部。


结果要兑现,防止“考用两张皮”。考核的生命力在于结果运用,但一些地方存在“考核时轰轰烈烈,运用时悄无声息”的现象,优秀等次轮流坐庄,晋升奖励论资排辈,挫伤了干部积极性。要让考核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就必须打破“大锅饭”思维,强化刚性运用:对连续考核优秀的干部,优先晋升职级、安排培训、给予奖励;对实绩突出的基层公务员,探索绩效工资差异化分配;对慵懒散漫者,及时调整岗位或诫勉处理。唯有让“优者得实惠、劣者有压力”,才能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减负要动真,杜绝“越减越忙”。基层公务员承担政策落地重任,却常被报表、检查、问责等负担困扰。会议强调“为基层松绑减负”,核心是破除形式主义。某地试点“无会日+合并督查”,释放干部走村入户时间;另地推行“权责清单”,划清职责边界,杜绝“甩锅问责”。减负不降标准,而是让干部摆脱无效事务,专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唯有轻装上阵,基层才能真正干出实效。


公务员考核激励是一道综合题,答好它,既需要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也离不开执行层面的坚定性。当考核精准对标实绩、结果真正挂钩利益、基层摆脱无谓负担时,“干得好”的干部自然会“拿得好”,整个公务员队伍也必将焕发更强活力,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