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用加减法破解年轻干部“水土不服”
时间 :   2025-04-24 10:5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宋百杰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然而,当下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正面临听不懂方言的沟通壁垒、摸不透乡情的本领恐慌、理不清头绪的职业焦虑……要破解此类“水土不服”问题,关键在善用加减法,以辩证思维构建年轻干部建功希望田野的良性生态。


增“信心”,减“迷茫”,筑牢向下扎根的信念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志者千方百计,无志者千难万难”。对很多年轻干部来说,在基层工作,难在物质条件的艰苦,更难在和基层群众打交道时不被认可的迷茫。出现这种迷茫,表面是因为年轻干部对基层环境不熟,与群众打交道经验不足,根本原因是其理念信念根基还不够坚固。应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通过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教育年轻干部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强大精神武器。实施“头雁带雏雁”行动,通过“政治导师+业务导师”传帮带模式,定期对年轻干部谈心谈话、教授经验、传授方法,引导年轻干部打破“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迷茫,重寻“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坚定,主动扎根泥土,融入群众。


增“能力”,减“压力”,锻造攻坚克难的干事本领。“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农村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对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年轻干部不能有“万事俱备再启程”的心态,必须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在攻坚克难中“淬火成钢”。制定农村基层工作专项培训计划也应突出“短平快 ”“急需缺”“实战化”,有针对性提升年轻干部处理征地拆迁、环境整治、邻里矛盾等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快做好街乡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并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年轻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不再“小马拉大车”,而是轻装上阵,专注实干。


增“机会”,减“内卷”,畅通向上发展的成才之道。事业兴衰,惟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要打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焦虑,需坚持“赛马不相马”的原则,依据年轻干部专业特长,为其搭建合适的成长锻炼平台,使其从“内卷消耗”变为“各尽其能”。同时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对年轻干部考核既注重“显绩”,又重视“潜绩”,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年轻干部及时大胆使用,形成事业吸引人才、人才成就事业、事业激励人才的正反馈循环,助力农村基层年轻干部从“水土不服”干到“风生水起”。(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宋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