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以制度破冰引人才活水 用生态优化聚创新动能
时间 :   2025-03-29 19: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孙丽莎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站在2025年的历史坐标,人才工作正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从北上广深的“人才强磁场”效应,到中西部地区的“候鸟工程师”计划;从科创板催生的“硬科技人才部落”,到乡村振兴中崛起的“新农人方阵”,新时代的中国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人才发展新生态,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破“四唯”藩篱,树科学导向。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决定着创新发展的方向标。当深圳推行代表作评审制打破论文崇拜,当杭州建立创新积分制量化人才价值,评价体系的改革正在重塑人才成长轨迹。从揭榜挂帅的赛马机制,到动态清零的末位淘汰;从特殊津贴向一线倾斜,到职称评审与产业对接,这些制度创新让“李云龙式”的实用人才有舞台,“钱学森式”的战略人才有地位。正如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1岁的奇迹所示,破除体制壁垒的过程,正是释放人才潜能的过程。


筑“全周期”平台,育时代英才。人才成长如禾苗生长,既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良田沃土。北京怀柔科学城的交叉研究平台,让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无缝对接;苏州工业园的人才飞地,实现“异地孵化+本地转化”的链式发展。从“青年科学家项目”到“大国工匠计划”,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到“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正在构建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当“90后”教授攻克量子芯片难题,当“00后”技工斩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这些生动案例印证:全链条培养体系的完善,终将成就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创“生态圈”优势,汇天下群贤。人才竞争的本质,是发展生态的比拼。成都的“人才公寓+创业基金”组合拳,杭州的数字经济人才专项计划,雄安新区的未来之城人才特区,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塑人才流动版图。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打造政策计算器智能平台,推行人才绿卡全域通办,这些细节创新让“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让“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东莞”成为常态;在长三角,人才共享联盟破解了“高端人才不够用、基层人才不适用”的结构性矛盾。


潮起海天阔,风劲好扬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唯有以改革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创新的思维构建人才发展生态,方能让“千里马”竞相奔腾,“金凤凰”栖枝筑巢。当每个梦想都有成长的土壤,每项创造都有绽放的舞台,每个人才都能找到人生出彩的坐标,我们必将用智慧之光点亮复兴之路。(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政府:孙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