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把握“三对关系”精准培训年轻干部
时间 :   2025-03-28 19:4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王文卓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赓续红色血脉、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历史责任。党内教育培训要叩准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特点,深刻把握“供”与“需”、“知”与“行”、“训”与“用”的关系,持续优化教育培训的方法、路径、机制,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教学内容匹配“供”与“需”,着力破解“大水漫灌”问题。“大水漫灌”虽然能保证全面覆盖,但忽视了年轻干部的个体差异,也有流于形式、浪费资源的可能。在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的今天,保证培训精准对接事业需求,离不开“量体裁衣”的定制匹配。要聚焦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年轻干部成长需求,扎实开展训前调研,分层分类建立“需求清单”,按需施训精准设置培训内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针对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人员,分门别类开展“短、实、新”专题培训,每季度明确牵头单位,聚焦一个专题开办集体课堂,优选财政金融、公文写作、应急管理等重点业务集中授课。指导部门单位扎实开展内训,编印必备业务知识“口袋书”,组织“一把手”辅导讲、班子成员示范讲、年轻干部轮流讲,切实让年轻干部学到“需要的内容”。


培训方式贯通“知”与“行”,着力破解“学用脱节”问题。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引导年轻干部在“学中做、做中学”,是破解本领恐慌、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治本之策。要紧盯年轻干部知识和见识的错位,将教育培训融入履职所需、嵌入工作场景、贴近实践需要,持续优化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手段。坚持党校精训提素质,每期青干班采取“课堂教、现场看、研讨悟、对比学”相结合的模式,将“课题调研”贯穿始终,组织年轻干部到红色根据地实地学习,实现学理论与重实践、学知识与解难题相贯通。推进一线历练壮筋骨,选派年轻干部到政府热线、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等“吃劲”岗位进行锻炼,安排新录用公务员参与12345热线办理、担任片区书记助理,优选30岁以下干部开展“双向互派”轮训,支持年轻干部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中丰富阅历、开阔视野。


效果拓展衔接“训”与“用”,着力破解“一训了之”问题。培养干部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使用干部。只有扎实做好训用结合的“后半篇”文章,全方位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与干事创业、提拔使用有效衔接,才能杜绝培养干部“一训了之”、选用干部“急用现找”等问题。要突出结果导向,推动由“培养人”向“干成事”转变,实施阶段性考核,初期闭卷测试检验理论掌握情况,中期制定培训后实践计划,训后六个月验收实践成果和群众评价意见,重点评估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结果纳入“正负面清单”管理;‌推动由“锻炼人”向“成就人”转变,将干部培训作为“选才场”,探索多角度跟踪评价机制,全方位考察识别学习表现、素质能力、实干实绩等情况,对重点掌握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关键岗位、领导岗位。(中共莒南县委组织部:王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