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以 “民声” 为笔 绘就改革壮美画卷
时间 :   2025-03-11 20:0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魏丹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了方向,其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理念熠熠生辉。在改革的壮阔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 “人民” 这一核心,把人民的声音作为改革的 “指南针”,书写出一份份让人民满意的 “改革答卷”,推动改革巨轮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倾听 “呼声”,校准改革靶向,厚植 “枝叶关情” 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到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从教育公平的持续推进到就业创业环境的优化提升,每一项改革成果都闪耀着 “人民至上” 的光芒。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的利益。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把 “下基层、察民情” 作为必修课,坚持 “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紧握调查研究这一 “传家宝”,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进 “千家万户”。只有与群众 “面对面”,才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 “急难愁盼”;只有 “零距离” 倾听呼声,才能精准找到改革的切入点。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与居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加装电梯、改善绿化、完善公共设施的需求,将这些 “微心愿” 变成改革的实际行动,把民生 “关键小事” 办成增进群众福祉的 “头等大事”,以实际行动擦亮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鲜明底色。


汇聚 “心声”,凝聚改革力量,激发 “众志成城” 的磅礴伟力。改革绝非少数人的 “单打独斗”,而是亿万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农村改革大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林业发展活力,三明医改破解看病难题,新时代 “枫桥经验”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这些成功范例无一不是源于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人民群众是改革的源头活水,脱离群众的改革注定一事无成。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 “空杯心态”,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广泛收集群众的 “土办法”,并将其转化为推动改革的 “金点子”。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搭建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会等线下平台,用好网络问政、意见箱等线上通道,让群众的声音能够及时传递,智慧能够充分汇聚。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成为改革的 “主角”,改革才能汇聚起排山倒海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


聆听 “掌声”,检验改革成效,树牢 “实干兴邦” 的担当意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推动者,更是改革成效的最终评判者。改革的成效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当改革成果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改革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将人民满意作为改革的 “指挥棒”,把 “群众意见” 作为衡量改革的 “硬标准”,是确保改革不偏离方向的关键。建立科学完善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开展改革成效评估,让群众参与打分、基层参与评判,把评判权真正交给人民。对于群众满意的改革举措,及时总结推广,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虚心接受意见,及时调整策略、完善举措。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赢得群众的 “好口碑”,让改革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委组织部:魏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