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组织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发布,标志着党的建设进入体系化推进、深层次变革的新阶段。在基层治理面临多元诉求叠加、风险挑战交织的背景下,以全面从严治党重构基层治理逻辑,既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战略选择,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突破。
强化政治引领,校准基层治理方向舵。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核心在于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直达基层末梢。面对基层治理中政策执行偏差、群众诉求多元等现实挑战,必须将“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根本遵循。通过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强化政治监督闭环,推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工作中始终站稳政治立场,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基层落地不偏向、不走样。
创新治理机制,激活制度赋能新引擎。文件提出的“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本质上是以制度创新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针对基层存在的权责不清、响应迟滞等问题,需将“清单化管理”“责任传导机制”等制度创新植入治理全流程。通过建立“群众诉求智能响应平台”“跨部门协同攻坚专班”等载体,实现组织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基层治理中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实践。
锻造过硬队伍,夯实基层治理主心骨。全面从严治党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这与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深度耦合。需以“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破除形式主义顽疾,用“精准化考核体系”倒逼治理能力提升,特别是在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治理场景中锤炼干部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完善“能上能下”用人机制,推动基层干部从“事务执行者”向“治理创新者”转变,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能。
新时代基层治理已进入系统重构的关键期。以全面从严治党重塑治理逻辑,不仅是对“治国必先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破解基层治理困境、释放治理效能的金钥匙。唯有坚持制度治党与基层治理创新同频共振,方能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莒县县委教育工委: 张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