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拆除形式主义“花架子” 搭建基层减负“实干台”
时间 :   2025-02-21 11:4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韩禄坤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水车一趟又一趟洒,玻璃一天又一天擦。”在2025年央视春晚小品《花架子》中,一句句辛辣的台词讽刺了形式主义的层层加码现象,引发了观众共鸣,道出了干部心声。小品虽充满夸张与幽默,但其中反映的形式主义问题,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再次彰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拆除形式主义“花架子”,为基层减负“搭台”赋能。


破除“层层加码”,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春晚小品中,镇长一句“玻璃该擦擦了”,经过层层传达,竟从“一周一擦” 变成了“一天一擦”,这种过度解读和执行的现象,深刻反映出形式主义的层层加码,严重加重了基层负担。在实际工作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上级部门在部署工作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高标准、严要求,导致任务指标层层加码,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面子”,而无法真正聚焦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里子”。要破除层层加码的现象,需在源头制定政策和部署任务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安排。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单纯以数字和指标来衡量工作成效,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层层加码等形式主义行为,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造福的工作中。


摒弃“虚假政绩”,让基层工作“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干部为了追求个人政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虚假政绩”,编造数据、打造“盆景”工程,只注重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要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认可。


克服“本领恐慌”,让基层能力“提质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自身职责,强化政治担当,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打铁还需自身硬,形式主义的存在也反映出部分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没有真正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面对不断增长的群众需求和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之策,便企图用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来敷衍了事,靠一些表面功夫来掩盖自身短板,最终只能是漏洞百出、贻笑大方。从民生保障到乡村振兴,从社会治理到产业发展,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多当 “热锅上的蚂蚁”,多接“烫手的山芋”,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练就“硬功夫”、拿好“金刚钻”,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有底气、有能力干好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韩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