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当前,绝大多数年轻干部冲锋在改革发展一线,但仍有少数人存在“躺平”苗头:遇事“踢皮球”、干事“差不多”、担责“躲后头”。这种消极状态必须坚决纠治,推动年轻干部在实干中扛起使命。
思想破冰,筑牢担当之基。 理想信念滑坡是“躺平”根源。有的干部把基层当“跳板”,不愿扎根群众;有的面对新任务“本领恐慌”,却懒于学习突破。年轻干部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固本培元,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浙江开展“循迹溯源”行动,组织干部重走总书记调研路线,在“千万工程”等实践中深化宗旨意识,正是以思想引领行动的范例。
实战练兵,锻造过硬本领。 担当需要底气,底气源于能力。要推动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一线“啃硬骨头”。山东推行“揭榜挂帅”,鼓励干部认领产业发展难题;江苏实施“双百双千”计划,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取经、到村社蹲点解题。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只有多当“热锅蚂蚁”、多接“烫手山芋”,才能练出扛事成事的真功夫。
制度护航,激发内生动力。 根治“躺平”需双向发力:既要压实担当自觉,更需强化制度保障。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改革者撑腰;完善考核机制,让“躺平者”躺不住。深圳将攻坚克难实绩作为晋升硬指标,湖南建立“成长导师”帮带制度,这些实践印证: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牢用人“风向标”,方能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年轻干部“勇挑重担”。新时代呼唤“行动派”,拒当“躺平人”。年轻干部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在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真正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