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如同“千条线”,而基层干部就是那根“穿针引线”的手。若事事加码、层层加压,只会让“线”越缠越乱,最终难成经纬。唯有持续减负松绑,才能让基层轻装上阵,真正把万千事务拧成“一股绳”,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减负不是减责,而是精准施策。减负的核心,在于破除形式主义枷锁。有些地方“上午发通知、下午要报表”,用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导致基层疲于应付,无暇深耕实际工作。减负松绑,就是要砍掉冗余流程、合并同类事项、优化考核机制,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跳脱,回归为民服务的本职。
松绑不是放任,而是科学赋能。过度束缚的手脚,必然导致创新停滞。基层工作最贴近实际,若凡事需层层报批,只会延误时机、消耗热情。真正的松绑,是赋予基层更大的自主权,让一线人员在政策框架内灵活调整、快速响应。例如,推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探索更高效的工作方式,真正实现“小马拉大车”而不倒。
“一股绳”不是蛮力拉扯,而是协同共振。基层工作涉及多领域、多部门,若各自为政,力量必然分散。要打破“九龙治水”困局,就要强化统筹协调,推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例如,通过数字化治理平台整合信息,使同一数据只需填报一次,多部门实时调用,避免让基层反复填写雷同表格,从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唯有持续减负松绑,才能真正让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把精力集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只有“千条线”拧成“一股绳”,才能既接得住“天线”,也扎得下“地气”,最终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惠及更多群众。(河北省辛集市新城镇人民政府:王子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