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其生命力在于融入血脉、化为自觉。近日,人民日报刊发纪实文章《擦亮新时代党的建设“金色名片”的觉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纪实》,揭示的作风建设实践启示我们:唯有针对党员干部群体特征实施分类教育,才能让铁规禁令从纸面走向心间,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焕发持久生机。
分层立标校准政治坐标。领导干部当以“关键少数”标准自我加压,聚焦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提升,将八项规定作为检视政绩观、权力观的透视镜,重点破除特权思想和形式主义顽疾。年轻干部须系好“第一粒扣子”,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教育,在职业起步阶段筑牢拒腐防变堤坝。普通党员重在培育“主人翁”意识,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日常言行,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神经末梢”监督作用。这种分层教育体系,既体现全面覆盖要求,又突出精准施治特点。
分域聚焦破除作风沉疴。针对机关部门突出整治文山会海、督查过频等“机关病”,推动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沉到第一线。窗口服务单位重点破除推诿扯皮、冷硬横推等官僚习气,将八项规定具化为服务效能提升指标。国有企业着力防范享乐主义反弹,紧盯商务接待、津补贴发放等风险点,把纪律约束嵌入经营管理全流程。这种靶向治疗模式,有效解决“大水漫灌”带来的教育钝化问题,实现作风建设与职能特点的深度嵌合。
分时强化构建长效机制。在干部入职、提拔、转岗等关键节点植入纪律教育模块,形成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链条。传统节日前后开展专项警示教育,破除"节日腐败"惯性思维。针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形态,建立案例即时解析机制,通过“现象通报+纪法解读+风险预警”组合拳保持教育鲜活性。这种动态跟进的教育策略,让八项规定精神教育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当分类教育成为贯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工程,八项规定就能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基因。这种精准化、差异化的教育创新,不仅擦亮了作风建设“金色名片”,更开辟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路径。(莒县县委教育工委:张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