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擘画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蓝图之际,党中央着眼事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要“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长效机制”。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考验,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干部队伍中精准发现“好苗子”,如何运用数字技术破解传统选人用人难题,成为组织部门亟待突破的创新课题。干部信息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恰似一把金钥匙,正在开启精准识别、科学培育年轻干部的新局面。
数据画像:构建精准识人的基础工程。传统干部考察受限于“听汇报、看材料、搞座谈”的固定模式,难以全面捕捉干部的真实状态。干部信息大数据系统通过整合组织人事档案、年度考核、教育培训等多元数据源,构建起覆盖多维度的动态数据库。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等技术,系统能够穿透表象,捕捉干部在政策转化、矛盾化解、战略决策等方面的潜在特质。技术赋能下的数据画像突破了传统档案管理的局限。通过构建“干部能力雷达图”,系统能够对干部在重大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多维建模,自动生成政治判断力、改革攻坚力、群众亲和力等能力图谱。这种数据驱动的识人方式,为组织部门提供了穿透表象的观察视角,实现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研判的转变。
算法建模:破解成长规律的核心密码。基于机器学习的潜力预测模型,正在重塑干部培养的底层逻辑。通过将政治素质、专业能力、担当精神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量化的二级指标,系统能够识别干部成长的关键节点。当干部在重大项目攻坚中持续展现优异表现,或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显著提升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重点关注机制。算法模型的动态进化能力,使干部培养更加智能化。通过模拟不同培养路径下的成长曲线,系统能为每位干部生成个性化发展建议。当检测到干部存在能力短板时,自动推送针对性岗位匹配方案;发现干部具备跨区域协调潜力时,则建议纳入重点培养计划。这种“数据驱动+算法优化”的培养模式,显著缩短了干部成长周期。
动态追踪:突破一次性评价的关键突破。传统干部考察存在明显的“时间窗口局限”,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干部表现的持续追踪。通过接入政务云平台数据,系统能够实时抓取干部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数据。当干部分管领域出现工作滞后时,系统不仅预警进度问题,还能追溯其在政策把握、资源整合等维度的能力短板。动态追踪技术催生出干部培养的“预防性干预”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干部担当作为“数字账本”,实时记录其在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中的决策轨迹。这些创新实践使组织部门能够像“健身教练”般精准调控干部成长节奏,避免“苗子”在成长关键期出现方向偏差。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干部信息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既是对传统选人用人智慧的传承创新,更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动态反馈”的闭环系统,我们既能避免“雾里看花”的模糊判断,又能克服“刻舟求剑”的静态评价,真正实现“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的科学育才。当数字赋能与组织工作深度融合,那些扎根基层、善解难题、群众公认的“潜力股”必将脱颖而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胡明军)